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公诉遗憾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简介】
徐玲利,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
【注释】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页。“因为正是在案卷笔录的极大作用下,刑事法官才不通过当庭审理来形成裁判结论,而是从法庭之外的阅卷和调查中寻找裁判的资源和灵感。”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该市检察系统公诉岗位139人,35岁以下的122人,平均年龄28.8岁,公诉年限10年以上的8人(全部任部门领导),公诉年限5年以上的39人。
柏荣、詹高尔、朱香山:《用“阳光公诉”诠释执法为民——广东东莞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探索公诉权透明运行》,《检察日报》2008年9月3日第1版。
参见吴学斌:《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中国期刊网,2010年8月16日访问。
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参见彭东:《三十年公诉工作回顾与展望》,《人民检察》2008年第24期,第41页。
参见徐德高:《〈出庭公诉百略〉让干警心里更有底——江苏南通开发区公诉队伍传带有“秘笈”》,《检察日报》2007年8月14日第2版;耿磊:《出庭示证:八种方法解决四个问题》,《检察日报》2006年1月27日第3版;沈义、何峰:《公诉精英这样炼就——重庆岗位练兵提升公诉案件质量》,《检察日报》2008年7月14日第2版;李郁军、金勤堂、朱锦国:《五项举措打造公诉“亮点”——甘肃兰州狠抓公诉办案质量效果显著》,《检察日报》2008年7月14日第2版。
参见姜伟、卞建林、龙宗智:《如何看待公诉中的检察一体化》,《检察日报》2002年11月28日第3版;陈风超:《调配公诉人:提升公诉能力的路径创新》,《检察日报》2010年7月30日第3版;马竞、曹天健:《不分工作岗位全员出庭公诉——唐山路北检察院强素质有硬招》,《检察日报》2009年7月7日第3版。
参见冯保卫、范志勇、陈纾:《都晋升提拔了,谁来承担公诉——关于建立职业公诉人制度的设想》,《检察日报》2003年6月30日第3版。
参见许天雄、赖仲伟、李广英、陈凯球:《关于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研究报告》,深圳检察网,2010年9月13日访问。
林中明:《220多起案件评委逐一“挑刺”——上海检察官出庭公诉接受社会评议》,《检察日报》2008年8月16日第1版。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