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证据的适格性探析

【作者简介】
蒲一苇,宁波大学副教授。
【注释】汤维建.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政法论坛,2000,(6).
柯昌信,崔正军.民事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86.
王建成,祁建建.“认证”之议,应当慎行.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四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42.
樊崇义.证据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6.
段厚省.民事诉讼认证制度研究.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四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88.
兼子一,竹下守夫.白绿铉译.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00.
何家弘.试论认证的概念、内容和方式.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四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34,33.
陈朴生.刑事证据法.台北:三民书局,1970.249.
刁荣华.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台北:汉林出版社,1984.5.
李莉.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中外法学,1999,(4).
李和仁,晏向华.证据制度:诉讼法学研究新热点.人民检察,2001,(3).
卞建林.证据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2-56,54.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1.
李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辨析——兼与李莉同志商榷.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5).
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03.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306.
李浩.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法学研究,2001,(5).
乔恩·R·华尔兹.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10.
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472.
洪源.刑事判断证据标准论.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18.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北京:中信出版社,1991.265.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