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红利”能带来“转型红利”吗?
孙立坚
【关键词】入世
【全文】
在12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入世10周年的高层论坛上,胡锦涛主席、拉米总干事长、素帕猜秘书长等海内外领袖人物,都一致高度地认同了中国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赢家之一,也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他们在讲话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开放与发展对世界经济繁荣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多次强调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会将今后“增长方式”的转变动力和由此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通过更加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政策,与爱好和平、共赢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分享。
2011年来到了岁末关口,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浓厚,全球要求中国负起大国的责任,将入世十年所获得的“全球化红利”,通过“扶持内需,开放市场,公平制度建立”的方式“再还原”给世界的呼声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为此,中国政府挖掘“转型红利”的迫切性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
上海经济所代表的一线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繁荣的步伐完全一致,充分分享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全球化红利”、劳动大军流向城市的“人口红利”、国家给予的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所造就的“制度红利”和改革开放环境中维持高速增长所仰仗的海内外“资源红利”。但是,未来很多海内外的经济学家都预测,在一个较长时期里不可再生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等,都会严重地拉现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后腿”,即使是全球化红利和制度红利,如果不改变现有思路,也可能会让中国未来陷入由于增长停滞、社会矛盾激化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对于率先要求转型的上海等沿海和中心大城市而言,首先要提高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然后才能在“制度红利”的推动下站上我们所期待的产业链的高端位置。为此,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未来国家创造的“制度红利”主要应该着眼于打造一线城市的“软实力”上。另外,提高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的实施程度,直接关系到服务经济顺利运行所需要的高效率水平。而这一切又和国民教育水平直接相关。所以,未来政府在教育行业的投资和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的改革都应该大大加强。
服务经济的“软实力”很大程度是考验政府的办事能力和行政效率,这一点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要素市场上,如何解决社会大众的后顾之忧?社会福利、价格合理等?如何通过改善收入分配的合理机制来提高全民的财富价值,这都是未来中国转型必须提供的“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