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应考虑退出WTO

  

  一、“好的贸易”和“坏的贸易”对国家贫富的决定性影响


  

  如何认识外贸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占主流的理论观点是“对外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无论出口什么产品和劳务,一国只要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对外贸易,大量的出口就可以扩大国内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国民福利并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在历史上,还存在着一种与这种看法针锋相对的经济理论:经济增长是活动特定的,对一国来说,出口什么至关重要,只有特定类型的对外贸易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如果一国选择了错误类型的对外贸易,即使GNP增长再快,国家不仅不会富强起来,反而会在初步的繁荣之后陷入长期贫困的境地(参看赖纳特、贾根良主编:《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上下卷),贾根良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赖纳特:《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杨虎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因此,一国选择对外贸易的类型,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来决定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还是逆比较优势原则来行事。


  

  在历史上,英美的经济发展战略家区分了“好的贸易”和“坏的贸易”两种类型。英国在经济崛起之前,经过长期摸索,终于认识到,“出口原材料并进口工业制成品”被看作是“坏的贸易”,而“出口工业制成品并进口原材料” 被看作是“好的贸易”,恰如英国国王乔治一世1721年在英国议会开幕时经人授意在开幕词中对英国这种经验概括的:“输出制成品并输入原料,对于公共福利的促进显然是再有利也没有的。” 确凿的历史经验说明,这种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不仅是英国崛起而且也是产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前提条件。


  

  与英国一样,美国在19世纪末的经济崛起也同样得益于从“出口原材料并进口工业品”的落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向“进口原材料并出口工业品”的转变。美国在独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实际上仍没有摆脱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对英国经济的依附地位。美国为了转变这种不利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采取高关税保护主义战略,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了依靠内需的内向型经济,并在1894年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经验说明,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并非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内需将提供更持久的动力。与发展中小国狭小国内市场规模不同,作为大国,美国这种内向型经济为其扭转“出口原材料并进口工业品”这种“坏的贸易”提供了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