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作者简介】
曾粤兴,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李霞,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注释】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和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5期。
关于刑法的价值,有多种表述方式,本文采用陈兴良教授的观点。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丹尼尔·W·凡奈思:《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大谷实:《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张建军:《刑法最后手段性的根基及实现》,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7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2页。
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陈根发:《宽容的法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林山田:《刑法通论》(上册.增订10版),林山田发行2008年,第95-100页。
陈兴良:《罪刑法定思想的司法实现》,资料来源:http://www.criminallawbnu.cn/criminal/Info/showpage.asp?pkID=15722.访问日期:2009年4月21日。
目前最高检察院提倡的刑事和解的试点范围仅限于轻微犯罪,但笔者主张扩大到多数重罪。事实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已经将其扩大到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具有加重处罚情形的抢劫罪等。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赖早兴:《刑法平等原则辨析》,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载《检察日报》2007年2月2日。
陈嘉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及其国家关系》,资料来源:http://19720605.fyfz.cn/blog/19720605/index.aspx?blogid=227066.【2009/04/21】
刘建、金镒:《六名未成年持刀抢劫犯被判缓刑的背后》,载《法制文萃报》2007年11月22日。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4期。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