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改革:以中间业务为例

  

  (三)中间业务收入流失问题成痼疾。与资产、负债业务相比,中间业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营信息透明度低,业务量、收费标准和收入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确定,一些经营信息难以从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对收入核算、管理等违规行为查处难度较大。从近几年监管机构和审计部门检查结果看,截留、私分中间业务收入,用中间业务收入私设各种类型的小金库,中间业务收入不按规定直接入账等现象较为普遍。中间业务收入流失问题久治不愈,反映了各级行管理层和业务经办人员作为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


  

  (四)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资产托管、财富管理、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理财、风险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营销困难,市场占比小,收入贡献度低,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目前只有5%左右,而国外商业银行如美国大通银行这一比例2000年已达到70%以上。主要原因是服务档次上不去。


  

  (五)定价技术落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商业银行部分中间业务定价权,各行既要确定本行的总体价格策略,又要定期确定各品种具体的费率水平。由于没有建立起分产品、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中间业务定价缺乏最基本的参照依据。目前各行的中间业务定价基本上是采取比照法或领导拍板法的方式,既无法保证定价的科学性,也无法向客户说明定价依据,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六)产品开发管理薄弱。中间业务产品“散”“乱”现象突出,各产品带有浓厚的专业、部门特色。出现这种状况,表明市场对中间业务服务综合性要求与银行分专业、分部门分散开发新产品的体制矛盾日益突出,反映出银行产品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缺乏统一的产品开发战略。


  

  三、从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看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从中间业务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中间业务严重受到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影响。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理论,银行治理机制的发挥是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人的目标调整到与所有者一致的目标上去。从这些年中间业务发展看,国有银行治理机制建立过程就是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过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出现的激励要求将经营效益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在存款成本保持刚性,贷款风险严格控制,缺乏其它收入来源自然地使中间业务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