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非致命武器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析

  

  (四)利用“军事需要”与“人道主义考虑”的动态平衡理论来审视非致命武器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的使用问题。在规制非致命武器的使用上,我们还必须利用国际人道法中的“军事需要”与“人道主义考虑”的动态平衡理论,在非常紧迫的情形下滥用或不正当地使用了非致命武器应该被视为“军事需要”而不被禁止。例如,美国政府认为的人道主义干涉,灾难救助,反恐行动,人质救助等。


  

  结语


  

  非致命武器概念的兴起是冷战以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传统国际法框架下的一种新式武器,而是军事专家、政治家和学者基于良好的愿望而创设的一个新的概念,是科技与法律、伦理道德互相制约下的一种新的现象。给武器戴上“非致命”的面具并不能解决伦理道德和国际法对战争或武力使用进行限制的难题。理论上讨论非致命武器的合法性以及实践中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只是为国际法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一个框架性的法律路径。国际法不能阻止各国研究、发展和取得武器技术,但是能够防止各式新武器的、非法使用。一种武器如何被使用以及实际上被使用的意图决定了其国际人道法下的待遇,而不是武器本身的政治命名。[23]


【作者简介】
徐军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注释】鉴于维和行动与国际人道主义干涉中的武器使用的复杂性及本文的篇幅,本文将不讨论这两方面的非致命武器的使用问题。
Non-Lethal Weapons Research Project,Non-Lethal Weapons,http://www.brad.ac.uk/acad/nlw.
See Dominique Loye,“Non-Lethal” Weapons and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paper presented at Jane’s Non-Lethal Weapons Conference,London(Dec.1-2.1998),at 5.
JNLWD 1998 Report,supra note 3,at inside cover.
Policy for Non-Lethal Weapons,U.S.Dep’t of Def.Directive No.3000.3,para.C(July 9,1996).
See David P.Fidler,Internatinal Legal Implications of Non-Lethal Weapons,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9),at 62.
See John Kenny,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of Non-Lethal Weapons,paper presented at First Annual Non-Lethal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Research Symposium,Quantico,Virginia(May 3-5,1999),http://www.unh.edu/orps/nonlethality/pub/proceedings1999.html#posters.
参见《1977年日内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5条。
Biological Weapons Anti-Terrorism Act of 1989.18 U.S.C.
1993年《化学武器公约》第1条第1款。
1993年《化学武器公约》第2条第2款。
1993年《化学武器公约》第2条第7款。
See Message to the Senate on the Impact of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on the Use of RCAs,11 Weekly Comp.Press.Doc.1337,June 23,1994.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Treaty Doc.103-21):Hearings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S.Senate,103d Cong.36(1994).
参见1899年《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第23条第5款。
参见朱文奇:《国际人道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280页。
参见1977年《日内瓦公约第1附加议定书》第6条。
See ICRC,The SIRUS Project:Towards a Determination of Which Weapons Cause“Superfluous Injury or Unnecessary Suffering”(Nov.1997),at 7,8,25.
See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Biotechnology,Weapons and Humanity,66-67,(1999);Ethirajan Anbarasan,Genetic Weanpons:A 21st-Century Nightmare?,The UNESCO Courier,Mar.1999,at 37.
See supra note 6,Fidler,at 99.
参见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朱文奇:《何谓“国际人道法”》,载《武大国际法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See supra note 6,Fidler,at 92.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