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叛逆与虚荣的混血儿
姚金伟
【摘要】本文探讨了温斯顿•丘吉尔“叛逆”与“虚荣”的政治个性,并结合其少年经历分析其个性的形成渊源,之后我们探讨了这种个性在他的政治生涯尤其是冷战时期的表现以及对大英帝国的影响。丘吉尔的辉煌成就意味着大英帝国日薄西山的衰落。但是,丘吉尔靠他的智慧、勇气、汗水和泪水,维系着帝国的余辉,并使大英帝国走上了复苏之路。在文章最后,又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式反思和拷问。
【关键词】叛逆;虚荣;冷战;复兴
【全文】
温斯顿·丘吉尔(下文简称丘吉尔),全名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生于1874年11月30日,逝于1965年1月24日。他是挫败了法国路易十四征服欧洲的马尔巴罗公爵(Duke of Malborough)的后裔。丘吉尔家族在英国声名显赫,先祖马尔巴罗公爵深得安妮女王[1] 的宠信,权倾一时。马尔巴罗公爵在英国20位公爵中名列第十位,具有很强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一生宦海沉浮,曾任财政大臣(政治地位仅次于英国首相)。但是显赫的出身、先祖先父的功绩和成就,并未使幼年的丘吉尔在心灵上体验到贵族生活的幸福。相反的,他缺乏父母关爱、在学校里因成绩糟糕而备受老师的责骂、同学的羞辱与歧视。内心的孤独、恐惧、屈辱使叛逆与虚荣深深融入了丘吉尔的血肉之中,而这也极大地增强了他在危机中的抗压能力,使他可以成为维系大英帝国“落日余辉”的伟人,他的辉煌成就恰恰显示了大英帝国衰败的历史悲剧。
丘吉尔个性倔强,做事星急火燎,雷厉风行,他一旦作出决定,很少有人能说服他做出改变与让步,因此也获得了“伟大的急于求成的年轻人”的诨号。而这都源自于他血肉中的叛逆。丘吉尔年幼时,父亲忙于政治角逐,母亲醉心社交舞会,丘吉尔由中年保姆伊丽莎白·安·爱维莉斯特看护[2]。父母关爱的缺乏,使他更亲近于爱维莉斯特夫人,并亲昵地称她为“爱姆”。在寂寞伤痛的深夜,丘吉尔感觉更多的还是爱维莉斯特夫人的温暖。进入学校后,父母更少去看他,每次同学父母来看望他们时,丘吉尔总是躲到一边去。他曾用恳切的乞求的语气向母亲写过一封长信“请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来看看我······,请务必来,那么多次盼望您的到来,但有都是人那样的失望”[3]但是,母亲最终也没过来。缺乏母爱的柔性关怀,使得丘吉尔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在哈罗公学读书时,他因成绩糟糕,经常受到校长的责打。有一次,校长曾严厉地对他说:“丘吉尔,我有很充分的理由对你表示不满”。而丘吉尔当即也针锋相对地回答说:“而我,先生,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对您表示不满”[4]。还有一次,丘吉尔因为打碎了学校一所旧房子的玻璃,校长用鞭子抽打他的屁股,无论校长打得多么用力,倔强的丘吉尔始终一声不吭,这种宁折不弯的骨气,使校长不禁倒抽一口凉气。这种“坏小孩”的幼年经历塑造了丘吉尔骨子里的叛逆,在困厄中他坚毅、执着、果敢的反抗着,毫无畏惧。而这也正是充斥着动荡、混乱与战争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年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