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高考户籍限制正当其时
张千帆
【关键词】废除高考户籍限制
【全文】
近日,十几位法律学者向温家宝总理提交了“关于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建议”,众多家长也再次表达了让随迁子女的在学籍所在地高考的强烈愿望。这些家长常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不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这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和当地市民一样是纳税人,只不过在目前尚待改革的户籍体制下没有本地户籍而已。除了户籍之外,他们其实就是当地居民,在医疗、福利和教育等诸多方面应该享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宪法权利。剥夺他们的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基本权利,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说不过去的。
然而,上述《工作规定》却一直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高考,导致外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因为父母没有本地户籍而不能在本地报考,为北京等省市在享受他们服务的同时剥夺其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他们及其子女造成了巨大的焦虑、困惑和精神压力:如果留在户籍所在地,那么这些孩子就成了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除了骨肉分离的痛苦之外对他们的教育、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问题,也对中国未来的公民社会建构与可持续发展留下巨大隐患;如果随父母迁徙到他们工作的城市,以上问题基本解决,孩子交了赞助费就可以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到高考的时候麻烦就来了——按照现在的“分省命题”体制,北京采用自己的试卷,和全国各地都不一样,而高考是根“指挥棒”,指挥着各地的中小学教学;高考试卷不一样,教学内容和模式也都不一样,意味着这些孩子在接受北京中小学教育之后是不能适应户籍所在地的高考的。要求随迁子女回户籍所在地高考,不仅让他们和当地考生一样受到京、沪等省市对外地考生的招生歧视,而且也让他们在起跑线上落后当地考生一大截,从而对他们造成双重歧视。因此,《工作规定》所授权的高考户籍限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当然,废除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北京等地的教育部门之所以一直说在“研究”而迟迟不行动,倒未必是有意不顾当前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迫切诉求,而是怕这个口子一开可能会加剧“高考移民”,对当地的教育资源乃至住房、交通、秩序等生活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北京市要容纳目前的随迁子女高考,未来几年内将增加大约40%的考生,并不会对现行高考格局产生根本冲击,但是这些考生在北京高考后究竟按什么标准录取?在长期实行的招生指标制度下,一所大学对每个省市都划拨了一定的录取指标。如果河南籍随迁子女在北京高考后还是按照河南指标录取,那么因为河南试卷(可能也是全国试卷)及其评分标准和北京不同,就需要首先将这些考生的北京考分折合成河南考分,才能使他们的考分和河南本地考生具有可比性。然而,不同的试卷如何折合考分?恐怕这是尚未攻克的世界尖端难题,要找到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折合公式谈何容易?最自然也最公平的办法是让随迁子女和京籍考生一样,按北京本地的考试标准统一录取,但是这意味着能来北京工作就等于子女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以京籍考生目前在大学招生中享受的巨大优势,这种政策势必将吸引全国各地的大量“高考移民”来到北京。“高考移民”的根子无非是京、沪等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省市靠招生地域歧视形成的巨大高考特权,正是种种特权造成这些省市人口密集、交通堵塞乃至房价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