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息诉标准问题研究

  

  (一)做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民行息诉工作可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确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说,每一件申诉案都潜伏着矛盾激化的危险因素,如果置之不理,申诉人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可能导致“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通过民行检察干警的息诉工作,可以使申诉得到及时处理。这样既可以避免申诉人由于等待处理结果时问过长而到其他部门去多头申诉,导致不同部门对同一申诉案件重复审查,也可以避免申诉人到不同部门申诉的奔波之苦,以及申诉人因不能实现申诉目的而产生的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减少纠缠、涉法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做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当事人申诉主要是对生效判决结果不服,而且绝大多数为败诉方。申诉人对正确的裁判进行申诉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有的是因为不懂法而固执地认为自己正确,有的是为了要面子明知法院裁判正确还进行申诉,有的是猜疑法官偏袒另一方当事人要求检察机关主持公道,等等。如果法院裁判没有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原审诉讼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事人就会对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产生怀疑。申诉人在法院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转而向检察机关申诉,说明其还没有完全对司法丧失信心。检察人员应把握住时机,通过解释、说服、疏导等方式,适时做好息诉工作,让申诉人认识到司法的公正性,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三)做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有利于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申诉案件是裁判已生效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申诉不影响裁判的执行。由于申诉人还没有息诉服判,且对改判抱有一线希望,申诉案件执行起来大部分都会受到阻碍,尽管裁判正确,也会因为申诉人的抵触而引起执行困难,甚至无法执行。如果息诉工作成功,使申诉人认识到裁判的正确性,可以使申诉人正确认识裁判,心悦诚服地履行裁判,打消可能获改判的侥幸心理,则可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当前,在民行部门受理的申诉案件中,提出抗诉的只是少数,大部分申诉案件需做息诉工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息诉也是民行监督的职责,是民行监督的重要方面之一。


  

  (四)做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申诉是法律赋予民事案件当事人的一项民主权利。当事人不服法院的生效裁判而申诉是他的权利,任何人不能限制和剥夺。然而有的申诉人错误认为,申诉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因而运用各种手段进行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为裁判正确的申诉案件带来了较大的执行阻力,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外,民事案件大多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且争议性强,易激化,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容易出现不良后果。[3]因此,做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对申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法院的正确裁判,减少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可以节约申诉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可减少裁判正确的申诉案件的执行阻力,保护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民行申诉案件息诉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把握民行息诉工作的操作标准


  

  息诉工作的操作标准,也就是息诉工作的度。关于息诉工作,检察机关内部有一句十分原则的话,叫做“适度不过度,到位不越位”。但怎样才算“适度”和“到位”,是检察官们深感疑惑的问题。而现今衡量适度和到位的标准主要就是看结果。可以说,每一件申诉案都潜藏着矛盾激化的危险因素。一些案件经检察官工作后能“化险为夷”;但确有一些申诉案件,经过多次工作仍不能奏效。如果对其置之不理,申诉人会有愈演愈烈的缠诉劲头,有碍稳定大局;如果管的话,又不能犯插手实体问题的禁忌。这类案件,检察官们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也难达到“到位”和“适度”。司法实践工作中,民行息诉不可或缺,并且所占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比例非常大,然而办案人员的认识、办案能力又不尽相同,因此仅有经验性的指导,很难保证民行息诉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甚至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会极大地损害司法的公正和法制的统一。同时,缺乏民行息诉工作的标准,也使民行息诉工作的范围难以界定,无法判断究竟哪些申诉案件可以适用息诉,哪些案件不属于民行息诉的适用范围,必须通过其他诉讼渠道予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民行申诉案件息诉标准,从而将有限的办案资源运用于确实需要的申诉人,避免有限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不适格的申诉人尽快通过其他的渠道解决自己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精力的浪费,作为实现司法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的有力途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