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唐律“劫杀”考

唐律“劫杀”考


刘晓林


【摘要】由汉至唐,“劫杀”有四种固定的用法。唐律中“劫杀”含义可概括为“劫财杀人”。唐律之“劫杀”不是独立的罪名,而是谋叛、劫囚、略人略卖人、强盗四种律文明确规定犯罪的加重情节。作为独立的犯罪形态,“劫杀”在主观方面、犯罪对象、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形式上与其基本犯罪均有差异。“劫杀”在唐律中是一个完整的罪刑单位,但其不能绝对独立于基本犯罪。结合现存文献可知“劫杀”在唐代是一种普遍的犯罪,乱世尤甚。立法者对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精当的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完全贯彻。
【关键词】唐律疏议;劫杀;罪刑关系;法律实践
【全文】
  

  一、唐律“劫杀”之含义


  

  (一)“劫杀”词义溯源


  

  “劫杀”一词系统而固定的用法可追溯至《韩非子》。 {1}但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所表述的“劫杀”并非法律词汇,而是类似于政治术语。“劫”在《韩非子》中出现27次,其中23次单独使用,4次作为“劫杀”使用。{2}“劫”在单独使用时有两种含义:一为臣下胁迫君主;二为臣下胁迫、杀死君主。《二柄》载:“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3}《韩非子》名篇《奸劫弑臣》,其篇名中奸、劫、弑均为形容词,用来形容臣下。“奸劫弑臣”表述了三种臣下:奸诈的臣下、威逼君主的臣下、弑君的臣下。“劫”与“弑”连用,即为“劫弑”或“劫杀”。《韩非子》中“劫杀”含义均为臣下胁迫、杀死君主,《二柄》载:“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4}《奸劫弑臣》载:“谚曰:‘厉怜王。’此不恭之言也。虽然,古无虚谚,不可不察也。此谓劫杀死亡之主言也。……故劫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于厉矣。由此观之,虽‘厉怜王’可也。”{5}《三守》载:“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三守不完,则劫杀之征也。”{6}


  

  “劫杀”由汉至唐见于正史的记载,表示的含义大致有四种:表示一种凶兆、臣下威逼杀害君主、劫财杀人、拦截杀人(同“截杀”)。{7}


  

  1.凶兆


  

  “劫杀”作为一种上天示下的“凶兆”,多记载于五行志、天象志中,也有个别出现于人物列传中。


  

  《汉书·五行志》载:“昭帝元凤元年,有乌与鹊斗燕王宫中池上,乌堕池死,近黑祥也。……京房《易传》曰:‘专征劫杀,厥妖乌鹊斗。”,{8}


  

  《晋书·五行志》载:“魏武帝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始拟古皮弁,裁嫌帛为白帢,以易旧服。傅玄曰:‘白乃军容,非国容也。’干宝以为‘缟素,凶丧之象也’。名之为帖,毁辱之言也,盖革代之后,劫杀之妖也。”{9}《晋书·潘岳传》载:“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10}


  

  《魏书·天象志》载:“……其象若曰:‘将以内乱,至于哭泣之事焉。由是言之,皇天所以训劫杀之主熟矣,而罕能敦复以自悟,悲夫!”{11}又载:“……十二月,洛阳失守,帝崩于晋阳。自是南宫版荡,劫杀之祸相踵。……”{12}


  

  《旧唐书·吕才传》载:“吕才叙《禄命》曰:……此即禄命之书,行之久矣。多言或中,人乃信之。今更研寻,本非实录。但以积善余庆,不假建禄之吉;积恶余殃,岂由劫杀之灾?皇天无亲,常与善人,祸福之应,其犹影响。故有夏多罪,天命剿绝;宋景修德,妖孛夜移。学也禄在,岂待生当建学。……”{13}《新唐书·吕才传》载:“吕才叙《禄命篇》曰:岂劫杀而后灾乎?”{14}


  

  2.臣弑君


  

  “劫杀”表示“臣弑君”自《韩非子》已成固定含义,至唐时,正史中仍有此种用法。


  

  《史记·郑世家》载:“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此与晋之里克何异?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变所从来,亦多故矣!”{15}《汉书·晃错传》载:“窃观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庙而劫杀于其臣者,皆不知术数者也。”{16}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载:“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求之于战陈,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彰也。”{17}


  

  《晋书·文苑传·伏滔》载:“昔考烈以衰弱之楚屡迁其都,外迫强秦之威,内构阳申之祸,逃死劫杀,三世而灭。”{18}《晋书·陆机传》载:“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览董卓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愚智同痛。……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师旅无先定之班,君臣无相保之志,是以义兵云合,无救劫杀之祸,众望未改,而已见大汉之灭矣。”{19}


  

  《旧唐书·昭宗本纪》载:“……上惧凤翔兵士劫迁,乃令延王将御服、鞍马、玉器等至河中,宣谕曰:朕以景宣、全瓘、行实、继鹏为表里之奸谋,纵干戈于双阙,烟尘倏忽,劫杀纵横。朕偶脱锋铓,遂移辇辂,所为巡幸,止在近郊。……”{20}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