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房为名入室抢劫是否构成入户抢劫
乔亦丹
【关键词】入室抢劫;入户抢劫
【全文】
案情:2009年8月,被告人甲、乙、丙、丁预谋对某市区的房屋出租人实施抢劫。甲利用被害人毛某在网上出租房屋的信息,以租房为名与毛某取得联系,双方约定看房的时间和地点。四人携带尖刀、胶带等作案工具窜至约定地点。经甲分工,由乙在附近一网吧望风,甲、丙、丁到被害人的出租屋内,在假装与被害人洽谈租金的过程中,三人将被害人打倒在地并捆绑,后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现金850元和诺基亚手机一部。
分歧意见:对于本案是否构成入户抢劫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构成入户抢劫,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不应构成入户抢劫。
评析:笔者认为本案不应当构成入户抢劫。理由如下:
本案中的犯罪地点虽然在住宅小区内,表面形式和所处地点似“户”,但并不具备“户”的本质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释中对“户”从两点来把握:一是“供他人家庭生活”的功能特征;二是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特征。本案中的后一个特征应无争议。分歧的关键点在第一个功能特征上。肯定论者认为,本案中,房屋在居民小区内,具备必须的生活设施,就可以认定具备“供他人家庭生活”这一功能特征。笔者认为这一观点犯了形而上的错误。
首先,从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来分析,此种情况认定入户不适当。立法把“入户抢劫”作为抢劫罪加重处罚的情节,在没有造成任何伤亡的情况下,起点量刑即在10年以上。笔者认为将入户抢劫作为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并列的加重情节,体现的是对“户”的着力保护。这是考虑到户是公民赖以生存,抵御灾害的最后屏障,如果在户内的安全没有保障,公民则会失去对整个社会的安全保护的信赖;同时“户”也是家庭单元的活动场所,行为人对“户”的侵害,辐射公民家庭生活的整个区域,就意味着可能对户内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实施强制力,可能对公民所有的财产实施侵害。基于以上分析,入户抢劫可能造成的危害极大,对其予以十年以上的量刑是适当的。本案中,犯罪地点在一个用来准备出租的房屋内,由于出租人并不在其中居住,案发当时,出租人来到房屋内,是将房屋作为一件拟出租的商品向被告人等展示,那么此时,房屋功能显然不是“供他人生活”,而是用来交易的对象。虽然此时房屋属于私人领地外人不得擅入。但由于实际上房屋无人居住,被告人只是也只能对被害人本身的人身和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侵犯,而不可能对被害人的其他家庭成员和其他不特定的财产造成侵害。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立法意图和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本案应以不认定入户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