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侵犯肖像权之加害行为的认定及肖像权的保护原则(下)

  

  第三,使用他人肖像作为电脑、手机的桌面屏保、制作动画等。使用他人肖像作为电脑桌面等行为,涉及权利人之私权与另外一个私权之间的冲突。为了自己利益不得侵害他人利益,他人之私利不构成使他人权利收缩之正当性。因此,使用他人肖像作为电脑、手机的桌面屏保、制作动画等,需要征得权利人同意,否则即构成加害行为。


  

  五、关于肖像权加害行为的立法论


  

  肖像权的内容包括了对肖像的使用、制作及维护肖像所体现的精神利益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0条仅规定了肖像的使用及禁止使用。那么,关于肖像的制作及肖像精神利益方面的加害行为如何认定,需要从立法论角度加以讨论。


  

  (一)专有肖像制作权


  

  肖像权等具体人格权是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人格尊严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外在形象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保护肖像权,首先是维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需要。而保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第一步,是对其肖像的再现权,即人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是否固定在他人的载体之上享有决定权。再现为肖像制品后,对肖像制品加以利用,只不过是再现权的延伸。[6]就原则而言,肖像权应当包括肖像制作的专有权,即肖像权人有权制止他人未经同意制作自己的肖像。非公众人物有获得安宁的权利,而公众人物也有避开公众眼光独处的权利,他人无权就其处于个人生活空间的、因而有别于公众场合中的行为举止进行摄影。[7]但是,如果他人并非专门针对某人肖像进行摄影或者摄像,肖像权人不得制止。比如,银行大厅等地录像监控,并非针对某个具体个人,肖像权则不得制止。


  

  (二)维护肖像所体现的精神利益,有权制止他人侮辱、丑化及不当使用本人肖像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四编第四章第17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污辱。无论肖像权属于物质性人格权还是精神性人格权,肖像中包含了精神利益。侮辱、丑化及不当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他人的精神利益,权利人有权予以制止。在未经权利人同意而使用肖像时,同时也构成对肖像使用权利的侵犯。


  

  (三)侮辱、丑化或者不当使用他人肖像,构成侵犯肖像权还是名誉权


  

  11当肖像被侮辱、丑化或者不当使用时,权利人基于肖像权还是基于名誉权对他人加以制止及提请法院救济?对肖像的侮辱、丑化及不当使用,往往会造成他人名誉受损。此时,加害行为已经越过肖像权的界限而进入名誉权的领地。因此,就原则而言,肖像权本身可以包括维护肖像所体现的精神利益的内容,同时,权利人也可以基于名誉权获得保护。究竟何时基于肖像权、何时基于名誉权获得救济,需要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