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恐怖活动社会基础与特征
杨正鸣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为达成特定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而进行恐怖活动屡禁不绝。当前,随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斗争的发展,作为一种特异现象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日益蔓延,以劫机爆炸、绑票与劫持人质、劫船、劫车、暗杀、袭击等形式的恐怖活动急剧增多。相比于中国民国时期的恐怖活动,它有其特定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呈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攻击目标的确定与不确定并存,实施手段的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活动的有组织性与无组织性并存,作案的连续性和残忍性。
【关键词】国际恐怖活动;社会基础;行为特征
【全文】
恐怖活动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后,到民国时期已经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当时的所有政权都制定反恐法律法规,采取反恐措施,希望将其消灭或纳入管控范围,但由于各政权自身条件的限制及实施恐怖活动的组织、个人所具有的强势特点,要达到目的并非易事。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在初期阶段一度遭受不甘失败的国民党残余、反动会道门、地主等实施的恐怖活动的骚扰,但随着反动会道门被取缔,国民党特务组织被逐步消灭,社会上刑事犯罪逐渐减少,恐怖活动也渐渐销声匿迹。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国际上各种矛盾斗争有新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政治多元化的态势,作为一种特异现象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日益蔓延,以劫机爆炸、绑票与劫持人质、劫船、劫车、暗杀、袭击等形式的恐怖活动急剧增多。1968年至1980年全世界共发生恐怖类型的突发事件7000起。进入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事件迅速增加,仅1985年就发生800起,而1987年,世界上就发生了恐怖类型的案件达832起,创造了最高的年纪录,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越来越多,其对国际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1]20世纪末期,伴随着国际恐怖组织的出现及恐怖活动不断升级,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恐怖分子,他们或炸毁公共交通工具,或炸毁居民住宅,或劫持人质,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表明:仅2006年,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高达616起(不包括伊拉克武装冲突),造成2320人死亡,3450人受伤。[2]如今,我国政府、理论界、司法实践部门都对恐怖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充分认识当今恐怖活动产生的政治与社会基础,明白其特征,同时了解国际社会关于反恐制度的新动向,一方面以便我们在打击恐怖活动中有的放矢,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反恐联合战线中摆正我们的位置。
一、当代恐怖活动产生的政治与社会基础
民国时期的恐怖活动大多数仅仅是中国内部的各帮会、邪教、土匪等为了经济利益而实施的,还不具备国际性的特点,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恐怖活动也在加速国际化,当代恐怖活动首先就是一个国际问题。因此在分析恐怖活动的背景时,我们切不可激于一时的义愤,也不可戴着有色眼镜。我们不仅应该看到恐怖活动自身的暴力嗜好,也应该看到恐怖活动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
1、恐怖活动产生的政治基础
致使5000多名无辜民众罹难的“9·11”事件确实激起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对恐怖分子丧心病狂行为的义愤;怀揣炸弹、温柔美丽的巴勒斯坦妇女在炸弹引爆那一瞬间就灰飞烟灭,让我们惋惜的同时生出~分不解a然而,我们切不可以欣赏好莱坞枪战片的模式去看待他们,因为他们并不都是神智错乱的疯子。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往往具有坚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而且有为信仰“杀身成仁”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的行为都是经过严密策划的、有着在他们看来是“崇高”的现实诉求。这些“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3]中纠结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种族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是几十上百年恩怨纠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