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未成年人犯罪与应试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与应试教育


黄顺康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应试教育
【全文】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尤其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十分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学界不少同仁见仁见智,纷纷撰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研究其特点,探讨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以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本文拟在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并提出从消除应试教育弊端入手,改善我国的学校教育,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及其特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


  

  自1983年“严打”以后,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率曾一度下降,1985年形成一个低点。从1986年起,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呈现增长趋势,1990年形成“严打”后的第一个高峰(参见冯梁主编的《中国预防犯罪方略》,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也是90年代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增长的开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率,1987年为11.1 ,1988年为14.7 ,1991年达到22.5 。从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来看,1988年比1987年增加31.9%,1989年比1988年增加35.5%,1993年,我国查获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18.1万人,比1992年查获的15万余人增加12%,比1984年的8.3万人增加了一倍。研究表明,近年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未成年犯罪逐步增多,有的地方增幅超过30%以上。以重庆地区为例,该市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一直占刑事犯罪总人数的18%至18.5%,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3岁以下的儿童犯罪持续上升。1991年该市儿童犯罪占刑事犯罪总人数的0.79%,1992年占1%,1993年占1.48%,1994年占2.4%,1995年上升为2.9%,1997年竟达到3.2%的高位。快速上升的势头可见一般。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第一是文化水平低的多,即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较多。第二是低龄犯罪主体增多。有的不法之徒以不负法律责任为诱饵唆使操纵未满14岁的儿童犯罪。加之社会不良风气以及未成年人不良性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犯罪低龄化的程度已相当惊人。例如,重庆市今年破获了一起盗窃案团伙,该案中多次作案的主要成员竟是一名年仅5岁的儿童。第三是农村少年犯罪增加。以重庆市为例,该市农民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52%上升到97年的56.7%,其中农村少年犯罪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村少年和辍学流落城市的农村少年犯罪比例较高。第四是女性犯罪率上升。95年以后的几年,未成年女性的犯罪率明显高于90年代的前5年。尤其是吸毒少女参与刑事犯罪的案子增多。第五是独生子女犯罪增多。这与学龄儿童中独生子女大量增加有关。第六是在校生和辍学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许多杀人、抢劫、贩毒、强奸等大案要案都有在校中小学生和辍学少年的参与,有的少年甚至成为大案要案的主犯。第七是重新犯罪的增多,据重庆市公安局统计,该市重新犯罪的人员占30%左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