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型毒品滥用与反社会人格

新型毒品滥用与反社会人格



——一个犯罪心理学的透视

李想


【摘要】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人格特征,结合考察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之间的区别,则不难发现,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背后,事实上反应了吸毒者群体中一种共性人格特征;而这种共性人格特征实际又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深层原因,在于新型毒品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而言,是一种释放自身被规范所压抑的人格的最具吸引力,且最少责任的媒介。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娇治新型毒品滥用者的新思路。
【关键词】犯罪性;新型毒品;心理依赖;反社会人格;犯罪心理学
【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毒品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一直是一个兼容涵摄各学科的广阔范畴,而犯罪学领域内的研究,无疑应当是极具理论指导价值的重要学科方向。但是,长期以来的毒品问题探讨,往往较多地围绕在包括毒品的危害、吸毒者的初次涉毒原因及社会层次、毒品相关的衍生犯罪(诸如滥用毒品所诱发或导致的各种越轨行为),以及毒品外围犯罪(诸如制毒、贩毒、容留吸毒等)这些课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上,却较少地直接从犯罪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剖析吸毒者的毒品滥用行为与其自身的犯罪倾向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西方犯罪学者曾经通过区分犯罪行为(behavior)与犯罪性(criminality)这两个概念,明确指出过犯罪性实际上就是行为人自身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中的犯罪倾向(propensity)的体现,而犯罪不过是意图满足这种基本倾向的行为。[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吸毒者的毒品滥用行为与其自身的反社会倾向之所以有联系,乃在于“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能够满足犯罪性倾向。犯罪和吸毒都能够提供直接的、容易的和肯定是短暂的快乐。”[2]然而,正如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有人选择了犯罪但也有人奉公守法一样,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追问: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为什么有人成为了毒品滥用者而有人洁身自好?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作为表面现象的毒品滥用,其背后则是行为人的反社会性人格特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换言之,即毒品滥用的背后,事实上反映了特定行为人的一种潜在的反社会人格表征。


  

  本文的论证路径选择新型毒品(区别于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传统毒品)滥用者为分析对象,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现阶段新型毒品的蔓延及滥用之危害,已经渐有超越甚至取代传统毒品之趋势,更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毒品的药理特性决定其在分析吸毒者的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天然短板(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对照分析将始终贯穿于本文论述中)。本文在结构上将首先比较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之特性,分析新型毒品所谓的心理依赖性之实质;其次将对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与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三方面契合点;其三将进一步揭示反社会人格作为滥用新型毒品的深层次原因,并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提出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