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停止侵害是对持续侵权的结束,那么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就是对曾经的侵权行为的弥补。赔礼道歉是非常具有人格权特点的救济途径之一,但是从实际的功能而言,赔偿损失应该更加有效。与其他人格权侵权相似,空间隐私权的侵权同样可以通过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实现。对此,我国民法学界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共识性意见。[38]而在美国法当中,对于隐私利益以及精神损害的赔偿,也是作为空间隐私权的主要救济手段予以肯定的,[39]而原告无需对具体的损害或财产性损失进行任何举证。[40]在侵权责任法的起草过程中学界认为,侵权责任法应当引入“禁制令”制度,使其成为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之一。禁制令(injunction)是衡平法上的一项制度,是由“法院签发的要求当事人做某事或某行为或者禁止其做某事或某行为的命令”,“它主要用于防止将来某种损害行为的发生,而不是对已发生的损害给予补偿,或是对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或给予金钱损害赔偿并非恰当的解决方式的损害行为提供救济”。[41]由此可见,禁制令实为空间隐私权侵权责任承担的有效方式。在美国,禁制令被普遍的适用于隐私空间的保护。例如,前总统肯尼迪之妻杰奎琳(Jacqueline)就获得联邦法院所颁布的禁制令,要求摄影师罗纳德·加利拉(Ronald Gallella)必须对杰奎琳及其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维护其生活安宁。[42]
每个人都需要隐私空间。因为隐私空间的存在,人们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往来中暂时的解脱出来,从事私密的活动,享受心灵的宁静,寄托不愿为他人所知的思想和情感。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无孔不入的高科技侵权手段和日渐膨胀的侵权产业面前,砖石的围墙难以保护隐私空间,道德的劝诫无法阻止利益驱动。面对有意或无意的窥探和骚扰,人们需要法律筑建起一道保护的屏障,来维护自我精神的独立。因此,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应当承认空间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以法律条文明确其权利内容和责任承担,从而实现对空间隐私侵权的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
马新彦,吉林大学教授。石睿,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
【注释】汪丁丁.知识经济的制度背景——“知识经济”批判.战略与管理,2000,(2):66-76。
Ken Gormley, One Hundred Years of Privacy, 1992 Wis. L. Rev.,1335(1992).
阿丽塔•L•艾伦,等.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
Edward J. Bloustein, Privacy As An Aspect of Human Dignity: An Answer to Dean Prosser, 39 N. Y. U. L. Rev. 973(1964).
De May v. Roberts, 46 Mich. 160 (Mich.1881).
Samuel D. Warren & Louis 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196(1890).
Young v. Western & A. R. Co., 39 Ga. App.761.
Rhodes v. Graham, 238 Ky. 225(1931).
Ken Gormley, One Hundred Years of Privacy, 1992 Wis. L. Rev.1335(1992).
William L. Prosser, Privacy, 48 Cal. L.386(1960).
Hamberger v. Eastman, 106 N. H. 107 (N. H.1964).
Plaxico v. Michael, 735 So. 2d 1036. (Miss.1999).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v. Bobby Berosini, Ltd, 111 Nev. 615 (Nev.1995).
Restatement of Tort (second),§625B,comment c.
Alta Mae Sutherland v. The Kroger Company, 144 W. Va. 673(1959).
K-Market Corp. Store No. 7441 v. Billie Reba Trotti, 677 S.W. 2d 632(1984).
Shulman v. Group W Productions, Inc., 18 Cal. 4th 200(1998).
Yolanda Donnel v. Joseph Lara, 703 S.W. 2d 257(1985).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二版).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
王利明.隐私权内容探讨.浙江社会科学,2007,(3):59-65。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彭茨等.空间:剑桥年度主题讲座.马光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孙正聿.属人的世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福科.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陈志梧译//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28。
Olmstead v. United State,277 U.S. 438(1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4月通讯业运行状况、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电话用户分省情况。.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 /n11293832/ n11294132/n11302706/12383032.html,2009-05-22/2009-07-10.
白龙.隐私权与安全感何以兼得——公共场所探头越来越多,社会公共反应有喜有忧.人民日报,2007-08-30,(10).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Restatement of Tort (second),§625B.
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Restatement of Tort (second),§8A.
Restatement of Tort (second),§625B, Comment(a).
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张新宝,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修订二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王利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Restatement of Tort (second),§625H.
Marc A. Franklin, Torts(21 edition), Harcourt Brace Leg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Inc., 1997, p.235.
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Anita L. Allen, Privacy Law and Society, Thomson/West, 2007, p.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