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全贫困确认程序和监督手段,确保扶贫和救贫款物用到实处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城乡“低保”人员的确认程序为:由当事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最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城乡确认程序不同处在于:在城市“低保”确认过程中,经民政部门批准之后,有一个公布和纠正程序;在农村“低保”确认过程中,在民政部门批准之前,应经过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和公布程序。但实际运作过程是:当事人申请,民政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负责人审查批准。由于法定的民主评议、公布和纠正等程序制度的刚性不足,而实际运行程序又缺乏透明度,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该享受“低保”的没有享受,而不该享受的却又获得了“低保”。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建议:首先建立城乡“低保”确认的听证程序,由民政部门主持,由财政部门、劳动部门、街道办事处或村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居民或村民代表及当事人参加,共同审查确定,并严格实行公布程序;其次,成立城乡社会福利监督委员会,受理并裁决当事人因政府不予发放、减量发放和停止发放“低保”款物提起的申诉;进而对申诉裁决不服的,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确保“低保”款物用到实处。
【作者简介】
汪进元,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参见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参见阿部照哉等:《
宪法—基本人权篇》,周宗宪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
参见前注,阿部照哉等书,第236页。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117-129页。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147页。
徐显明:《生存权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参见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编写:《国际人权法教程》(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6页。
参见前注,阿部照哉等书,第16项。
参见徐显明:《人权建设三愿》(代序),载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119-129页。
参见李步云主编:《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参见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刘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184页。
参见李建良:《
宪法理论与实践》(一),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63页。
参见前注,李建良书,第59-64页。
Erwin Chemerinsky:ConstitutionalLaw—Principles and Policies,thir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2006,P557.
Erwin Chemerinsky:ConstitutionalLaw—Principles and Policies,thir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2006,P559.
Erwin Chemerinsky:ConstitutionalLaw—Principles and Policies,thir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2006,P559.
康拉德•黑塞:《联邦德国宪法纲要》,李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62页。
参见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参见李步云等主编:《人权案例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7-198页。
参见胡锦光主编:《中国典型
宪法事例评析》(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35页。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299-302页。
转引自前注,大须贺明书,第306页。
转引自前注,大须贺明书,第306页。
参见前注,阿部照哉等书,第238-246页。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145页。
参见前注,乌茨•施利斯基书,第105页。
参见前注,大须贺明书,第126页。
参见陈新民:《法治国公法学原理和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参见蔡维音:《社会国之法理基础》,台湾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50页。
参见叶阳明:《德国宪政秩序》,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53页。
4万亿元投资用于各重点领域的情况是:(1)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约4000亿元;(2)农村水电气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3700亿元;(3)铁路、公里、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投资约15000亿元;(4)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资约1500亿元;(5)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约2100亿元;(6)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投资约3700亿元;(7)灾后恢复重建,投资约10000亿元。(来源于全景网3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