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犯罪控制模式的选择
黄书建;李滨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在治理城市犯罪时,必须采取传统的重点治理与现代心理防控相结合等手段。只有这样,我国日益多发的城市犯罪现象才能得到有力的遏制。
【关键词】城市化;犯罪控制;模式选择
【全文】
二十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曾提出过“犯罪是城市的问题”的命题。这一命题指出,随着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人口、财富日益向城市集中,现代社会犯罪也日益向城市聚拢。因此,如果不能成功控制城市犯罪现象,也就不能成功扭转整体犯罪现象高发的形势。目前,我国处于快速的城市化关键时期,也因城市化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犯罪问题比较明显。为此,笔者就我国城市犯罪的控制模式作些粗浅探讨,以期能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社会有所裨益。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犯罪特点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大规模的机器使用、相对集中的劳动要素等,使得城市化成为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现象。从此开始直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仔细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这一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表现为城市的市郊化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现象,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向四周分散。相对而言,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就比较曲折复杂。首先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城市迅速扩张;另外一些地区如西部地区城市化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其次是城市化过程比较曲折,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没有形成城市化趋势,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开始大量的迅猛扩张。由于缺少渐进的过程,城市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表现为:一是城乡差异巨大。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使得资本迅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生活水平远优于农村。不仅如此,在教育、医疗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方面,农村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二是市郊化过程提前。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开始城市化过程时,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市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三是城市犯罪现象突出。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农民大量而且集中向少数城市涌入,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城市犯罪逐年上升。这一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的一些地区更为明显。如浙江省1998年到2001年1月底城市人口由1636.76万人增加到2277万人,年均增长5.9%。1998年到2001年犯罪率由480起每十万人增加到681起每十万人,平均增长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