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
死刑不是神话,真相是自古对杀人罪适用死刑,杀人犯罪案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使恶性、重大杀人案件、灭门惨案仍屡屡发生。特别是面对恶性杀人犯罪人在被宣判死刑甚至执行死刑时那“无所畏惧”的神态,死刑还能被视为遏制犯罪的神话吗?刑罚使我们认识了犯罪,反过来犯罪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刑罚。死刑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人还是为了彻底消灭犯罪人?如果刑罚的适用是为了防止犯罪行为人再次危害社会,那就适用刑罚;如果刑罚的适用是为了彻底消灭犯罪行为人,那就适用死刑。如果死刑是用来彻底消灭犯罪行为人的,则其与刑罚的目的背道而驰(教育、改造)。2008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说:“群众感觉应作为是否判死刑依据之一,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还要把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作为依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36]一些发达国家走向社会稳定,实现持久繁荣,需要“聪明的立法者将不希望完全依靠威胁来吓唬臣民服从。他宁愿竭力争取臣民在感情上支持他的法律,只对那些极坏的公民加以强制”。[37]如果立法以怜悯之心确立刑罚制度来取代立而不用或很少适用的悬在头顶上的死刑利剑,暂缓死刑的执行、最终废除死刑,未必不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
法国著名法学家Marc Ancel先生在1962年论述废除死刑的典型过程中指出:“废除死刑的过程通常要经历很长时间,而且需要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首先,减少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罪名的数量,直至减到只保留对杀人罪(以及有时)对叛国罪适用死刑;其次,有系统地使用替代措施,形成事实上的废除;最后,法律上废除死刑。”[38]在我国最终废除死刑势必也要遵循这个规律:第一步是,立法先废除闲而不用的应适用死刑罪行的刑罚;第二步,司法限制和减少曾广泛适用死刑罪行的量刑;第三步,立法最终废除死刑,由此可见,死刑存与废在政治意愿成熟后,最终是立法取舍的过程。
【作者简介】
王秀梅,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注释】《中国是强国吗》,傅莹大使在牛津大学发表的演讲,http://www.fmprc.gov.cn/chn/gxh/cgb/zwbd/t560157.html 2009年5月2日。
据大赦国际统计,在58个保留死刑的国家中,2009年只有18个国家对714名罪犯执行了死刑,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我国执行死刑的数字,因为大赦国际认为我国2009年共执行了数千名死刑犯。“The Death Penalty in 2009”,http://www.amnesty.org/en/death—penalty/death—sentences—and—executions—in—2009.
参见沈宗灵、黄楠森:《西方人权学说》(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20页。
http://www.deathpenaltyinfo.org
在2001年举行的第57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利比亚代表指出:“死刑是司法制度问题,不是人权问题。”
夏正林:《
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参见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
9条第(3)项的规定。
根据大赦国际2010年的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国家共计139个,其中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95个;仅废除普通犯罪的国家9个;实践中废除死刑的国家35个;仍然保留死刑的国家58个。“Abolitionist and Retentionist Countries”,at http://www.amnesty.org/en/death-penalty/abolitionist-and-retentionist-countries,2010年3月23日统计数字。
William A.Schabas,"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International Law".West Nyac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p.379—442.
至少通过立法方式将死刑限制在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范围。
《亚洲废除死刑之路及其经验和教训》,参照David T Johnson and Franklin E.Zimring,"Next Frontier:National Development,Political Change,and the Death Penalty in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pp45—191.
2007年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和人道主义事务的第三委员会以99票赞成、52票反对、3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旨在全面废除死刑的《暂缓执行死刑决议》,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继续适用死刑表示严重关注;(2)呼吁保留死刑的国家尊重死刑犯的权利、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死刑的适用情况、逐步限制死刑之适用和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暂停执行死刑以期将来废除死刑;(3)呼吁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不要恢复死刑。
参见赵秉志主编:《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参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政治。
S.Banner,"The Death Penalty:An American History"(2002),pp.13—16 at 14;at Roger Hood and Carolyn Hoyle,"The Death Penalty,A worldwide Perspective"(Fourth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9.
Yoshihiro Yasuda,"The Death Penalty in Japan",at Council of Europe edited,"Death Penalty Beyond Abolition",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2004,pp.215—229.
Austin Sarat(ed),The Killing State:Capital Punishment in Law,Politics and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at p.3.
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Peter Hodgkinson,"Capital punishment:improve it or remove it?" at Peter Hodgkison and William A.Schabas edit,"Capital Punishment:Strategies for Abol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25-26.
Hugo Adam Bedau,"Abolishing Death Penalty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and future prospects",at Peter Hodgkison and William A.Schabas edit,"Capital Punishment:Strategies for Abol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192.
See Robert Ferris and James Welsh,"Doctors and the death penalty:ethic and a cruel punishment",at Peter Hodgkinson and William A. Schabas(ed),"Capital Punishment:Strategies for Abol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at p6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医生是广义的医生概念,其中包括法医。
1975年《东京宣言》规定:(1)医生不得支持、宽容或参与实施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行为,不管这种行为的受害者被怀疑、指控或犯有什么罪,也不管受害者持什么信仰或抱有什么动机,并且在所有情况下,包括武装冲突和内战,都不得这样做。(2)医生不得提供任何场所、工具、物质或知识来方便实施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也不得减弱受害者反抗这种待遇的能力。(3)在使用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以这种待遇相威胁的任何过程中,医生不得在场。
APHA Interim Policy Statement LB-00-9,''Participation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Capital Punishment'',15 November 2000(2001)91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45-46.
《贫困县警方13次抢救死刑犯》,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6200&ID=29871。
甘阳:《死刑与民主》,载于《将错就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98页。
See Cho,Byuang-Sun footnote 4,196 Tabke 12,Detentionists are 60%in average.
David Garland,"Five myths about the death penalty," The Washington Post,July 18,2010.
参见http://www.innocenceproject.org/Content/Facts_on_PostConviction_DNA_Exonerations.php.
H.L.A.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NEW JERSEY DEATH PENAETY STUDY COMMISSION REPOER,January 2007,p.59
Innocence Commission Created in Florida,http://www.deathpenaltyinfo.org/,July 09,2010.
Peter Hodgkinson,"Capital punishment:improve it or remove it?"at Peter Hodgkison and William A. Schabas edit,"Capital Punishment:Strategies for Abol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11-12.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对待判不判死刑的问题,王胜俊谈到三个依据:“一是要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二是要以治安总体状况为依据;三是要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为依据。”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0804/120015385.htm
柏拉图:《政治家》,黄克剑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Roger Hood,"Global Survey on Death Penalty Reform",Launch Seminar of Sino-EU Project on Moving the Debate Forward on the Death Penalty in China,Beijing 20-21,Jun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