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法院现在的经费来源大致由四个方面构成:首先,来自同级财政的拨款在多数地区依然是法院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长,在财政收入状况相对宽裕的地区,一些法院早已实现了由同级财政全额保障所需各项经费。即使在尚未达到这种保障水准的地区,自2007 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法院的拨款额度,这也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同级财政拨款可以说是法院经费中比率明显提高的部分。其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从片断地、部分地和相对很有限地拨付,自 2007 年以来变为每年度连续地、较为普遍地和加强了力度地向省级财政下拨,使得这一经费来源在法院获得的财政支撑中从无到有,很快占到一个颇为可观的比率。尤其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不少法院来说,来自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有可能已成为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再次,诉讼收费的绝对金额虽然大幅度减少,而且在发达地区的某些法院已经与其经费保障完全脱钩,但对于多数的法院,相信这一经费来源依然拥有某种程度的重要位置。最后,包括省内诉讼收费统筹和国债资金的利用等方式在内,一些财政保障有困难的法院现在已经开始有了比起以前更为多样的经费获取或筹资机会。不过,最后这一类经费来源渠道虽然多样,在法院系统获得的财政支撑中所占比率却比较有限,且由于其临时或非制度的性质而多居于辅助或补充的位置。与经费来源的多样等变化相对应,法院支出的宽紧程度随着投入的司法成本增加亦有一定的改善。一般而言,法院需支出的费用可大致分为三类,即人员经费、办公办案费用和设施及装备费用。人员经费指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办公办案费用又称“公用经费”,包括水、电、电话等日常办公经费和办理案件产生的业务经费,设施及装备费用则是用于建设、购买和维护办公办案所需房屋、车辆、电脑及其系统和其他设备的经费。目前,除了一些法院已经能够做到上述这些所有的经费都由同级财政拨款全额保障之外,多数法院仍需依不同种类的支出,由来自多种渠道的经费给以力度不等的支撑,因而经费保障的程度在不同的法院之间依然不平衡。从总体来看,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拨款最为普遍,但以前在某些欠发达地区的法院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时有被拖欠的现象,不得不用诉讼收费来弥补的情况也非罕见。从 2007 年以来,由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在这些地区也能够用于人员经费的补充,拖欠法官工资才真正开始成为罕见现象。关于办公办案费用,以前在大多数法院,无论是否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但这笔公用经费其实主要都要靠诉讼收费来提供。到 2007 年诉讼收费大幅度下降之后,公用经费越来越依靠中央转移支付和同级财政加大拨付力度。不过,相信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法院,在这笔支出上仍须不同程度地依赖诉讼收费。至于在设施及装备这方面,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和中西部的法院之间历来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在欠发达地区的法院,除了同级财政和省内诉讼费用统筹开始加大改善这方面条件的力度之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和国债的利用等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个法院的设施及装备状况因此有了较为普遍的提升。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各地法院在这方面所获的司法成本投入仍是高度不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