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Th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 The Free Press, 1967,P.567,转引自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7页。 A.Aarnio et al.,:“The Foundation of Legal Reasoning”,A.Aarnio and N.Mac Cormik ed.,Legal Reasoning I. Dartmouh Publishing Company,1992,P.233。 杨春洗、高铭暄、马克昌、余叔通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版,第88页。 20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10月版,第409页、第216页。 〔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91—93页。 肖明、张保生、陈新夏等著:《管理哲学纲要》,红旗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64页。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417页。 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是对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思想的提炼。 〔美〕布莱克著:《法律的运作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第100—101页。 参见K·波谱尔:《科学发现的逻辑》,转引自《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1年第1期,第1、2页。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不是通过所谓科学逻辑的方法获得的,而是从思维逻辑进程的中断、跃迁过程中即非逻辑的直觉中得出的。他说:“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参见《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02页。 〔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88—189页,第190页。 沈宗灵主编:《法理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7页。 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016页。 解兴权:《论法律推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1997年6月,第8页。 有关实践观念的详细论述,可参见夏甄陶著:《认识论引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419—434页。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 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483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