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之刑法思考

  

  结语


  

  对某一行为的犯罪化应当是以“慎刑”思想为指导,充分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以及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受规制的情形。在垄断行为和倾销行为本身都还没有入罪的情形下,贸然将一个可能造成垄断和倾销的行为界定为犯罪行为,似乎有点超前。刑法作为一种最具严厉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虽然调整犯罪广泛,但并非能够调整一切行为,而是用以规制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当一种行为出现的机率相当小,对他人的利益并未形成太大的危害时,我们更应该以一个更加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它。


【作者简介】
齐文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子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
【注释】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4)中经知初字第566号。
【参考文献】

{1}郑成思。浅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交叉与重叠{J}.知识产权,1998,(4):21—26。
{2}童怀.吞食几片“枫叶”,“鳄鱼”惹上官司{N}.光明日报,1994—8—2。
{3}童怀.“枫叶”状告“鳄鱼”是非众人评说{N}.光明日报,1994—8—3。
{4}王小玮,马彬.商标反向假冒性质认定{J}.经济与法,2005,(12):122。
{5}朱军华.高价买进低价卖出酿酒厂为何被处罚{N}.人民法院报,2001—04—07(6)。
{6}黄勤南,段广平.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法律研究{J).政法论坛,1999,(1):20。
{7}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26。
{8}罗东川,姜颖.审理“枫叶”诉“鳄鱼”不正当竞争案的几个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1998,(9):23;张今.何谓“未经许可,更换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J}.电子知识产权,2002,(4):57
{9}工商管理法律理解与适用丛书编委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理解与适用{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168。
{10}郑友德,刘平.试论假冒与不正当竞争{J}.知识产权,1998,(1):22—23;黄勤南、段广平,前揭文:24;栾娈.反向假冒的经济分析及立法建议{J}.当代法学2003,(6):67。
{11}问清泓。反向假冒商标的商标法规制{J}.中华商标,2009,(2):42。
{12}高继伟、陈丽.建议刑法增设反向假冒商标罪{J}.中华商标,2007,(10):32。
{1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679。
{14}解琳.反向假冒的刑法归罪及立法建议{J}.中华商标,2009,(4):51。
{15}邱玉梅、罗开卷.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刑法规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0。
{16}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3卷){D}.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588。
{17}余秉坚主编.中国会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301。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