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实事证明:网络已经成为最新颖的主流媒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何对待网络和网络舆情上,一部分领导干部至今还没有跟上形势。他们对网络或者说是根本不懂,或者说是不屑一顾。总之,他们只知道报纸、电台、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对网络这一新颖媒体不但自己不看,而且还公然排斥网络媒体。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不承认网络媒体是媒体。
领导干部对网络不重视,自然就谈不上对网络舆情的重视。而对网络舆情的忽视,当网络舆情向其压来时,其能谈得上正确应对吗?显然不能。不能正确对待网络和网络舆情,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样的人,被时代淘汰是早晚的事。
远的不说,翻开2008年至2011年的历史,起码有数百名官员是被网民掀下马的。
2008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和《北京晚报》共同发布报告显示,周久耕事件等20个公共事件成为2008年度最大的网络舆情热点。报告认定,网络公众议题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网络舆情潜伏周期在缩短,中国网民开始走向理性和成熟。
而2009年,网络舆情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010年后,网络更是公众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
关注、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
我国正在建立民主政治,让人民当家作主,首先是让人民说话。而人民表达自己建议和诉求的最方便方式,就是网络。
人民在网络上表达的各种意见或诉求,就形成了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概念。要弄清网络舆情的概念,首先要对舆情的概念有所了解。那什么是舆情呢?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对于什么是网络舆情,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IM、BBS、Blog和Wiki等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