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刑事法律规范

  

  可惜最终还是未改成,仍沿用旧制。


  

  宁宗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之人,盖有两等。其乡民一时斗殴杀伤,及胥吏犯赃贷命流配等,设使逃逸,未必能为大过,止欲从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满给据,复为良民。至于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非村民、胥吏之比,欲并配屯驻军,立为年限,限满改刺从正军。’从之。”{5}对一般犯罪,限满后可予释放;对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虽改刺从正军,但仍须服苦役。


  

  对刺配之刑,后人多有评价。这些评价,均指出了刺配刑的残酷性,但对刺配的残酷性又都言之未尽。“刺配集肉刑、劳役多种刑罚于一身,刑罚苛重,而且使用过滥,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果。”{4}194-195笔者认为:刺配沙门岛,实等于死刑。沙门岛上所配隶之人数,神宗以前定为200人,以后增为300人。如熙宁六年,“审刑院言:‘登州沙门砦配隶,以二百人为额,余则移置海外,非禁奸之意。’诏以三百人为额。”{5}“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5}刺配远恶州军,也与死刑无异。如熙宁六年,“广南转运司言:‘春州瘴疠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九,愿停配罪人。’诏:‘应配沙门岛者,许配春州,余勿配。’”只要刺配春州,幸存者不多。此外,刺配刑是“断讫,不以寒暑,即时上道”。虽然臣僚吴充建请:“‘流人冬寒被创,上道多冻死。请自今非情理巨蠹,遇冬月听留役本处,至春月遣之。’诏可”。但被处刺配刑者绝大多数都是“情理巨蠹”,仍须“不以寒暑,即时上道”,故路上冻死者仍很多。{5}


  

  (三)死刑


  

  宋代死刑有多种法定执行方法,分斩首、绞杀、凌迟、杖杀、腰斩。《宋史·刑法志》提到了凌迟这种刑罚。“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即以利刃碎割受刑人的肢体和肌肤,使之在痛苦重缓慢死去。凌迟是封建社会后期最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凌迟刑产生于五代,大辽国率先袭用之。如《辽史·刑法志》称:“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宋初未用,真宗景德四年,“御史台尝鞫杀人贼,狱具,知杂王随请脔剐之,帝曰:‘五刑自有常制,何为惨毒也。’入内供奉官杨守珍使陕西,督捕盗贼,因请‘擒获强盗至死者,望以付臣凌迟,用戒凶恶’。诏:‘捕贼送所属,依法论决,毋用凌迟。’”{1}提出使用凌迟刑者,均受到皇帝的斥责,故至迟在真宗时,宋代尚不允许使用凌迟刑。但在仁宗明道以后,凌迟刑已经开始使用。北宋仁宗时荆湖地区出现杀人祭鬼的恶性,仁宗敕令:“有首谋若加功者,处以凌迟刑”,首开凌迟先例。凌迟的广泛适用,是宋代刑罚走向残酷的重要标志。以后,元、明、清三代凌迟之刑沿袭不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