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沿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沿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兼论财政管理体制法的完善

汪媛媛


【摘要】财政是连接政治和经济的纽带,现实的困境凸显我国当前财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财政管理体制法的改革,以“统收统支式”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法、分成式的财政管理体制法、包干式的财政管理体制法和当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法,每一次改革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笔者下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的沿革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当前创新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法的立足点。
【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法;制度经济学;分税制
【全文】
  

  财政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行为,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也不是单纯的政治行为。江泽民同志对此曾这样深刻阐述:“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1]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坎南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处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分界线上,是政治的经济学”。[2]因此,财政是连接政治和经济的纽带。


  

  作为财政范畴的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作用中的核心机制,起着核心和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必须服从于国家政治体制。


  

  缘于财政和财政体制的这种特殊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50-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为了适应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更替十分频繁。财政收支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如何划分,是每次财政管理体制立法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仍然很不完善,存在诸多缺陷,2003年春天爆发的SARS疫情,更是凸显出我国农村公共医疗的落后,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反映出我国当前财政体制的种种窘境。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且鲜明地馒出,要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3]因此,财政体制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的历史沿革,得出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法的基本思路。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