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加强人民调解在犯罪预防方面的作用。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民事纠纷的激化是造成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类“民转刑”犯罪的防治,人民调解应该积极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解,很可能使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为犯罪。反之,如果能及时调处,很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不但能预防犯罪,而且还能增强相互间的团结。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是通过调处这些错综复杂的民间纠纷,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为工作操作程序,以稳定社会、预防犯罪为目的。对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人民调解员要做好摸底工作,掌握其调解范围内存在哪些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民事纠纷,密切关注,及时化解,禁恶于未萌,防患于未然。第二,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处民间纠纷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民间纠纷,必然会按照不同的法律规范去解决。人民调解员除了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和心理沟通来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外,还须宣传法律的有关规定,采用以案说法、以案说理的方式进行开导和沟通,使民间纠纷得以平息,使随时可能发生的过激性犯罪得以预防。
苏力先生指出:“一种制度得以长期且普遍的坚持,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即具有语境化的合理性,并因此首先应当得到后来者或外来者的尊重和理解。”[17]张晋藩先生也认为:“传统决不意味着腐朽、保守,民族性也绝不是劣根性。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只能更新,不能铲除,失去传统,丧失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我们需要从固有的法律传统中,引出滋润了五千年中国的源头活水,需要科学地总结和吸收有价值的因素”[18]。人民调解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对传统文化扬长避短,我们才能构建既具有中国传统和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民间调解制度。
【作者简介】
于语和,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志松,天津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注释】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 44.【Mao Zedong. Investigation into Peasant s’Movement in Hunan【A】.Mao Zedong. Selected Works of MaoZedong :Vol.1【C】.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1.12 - 44.】
张晋藩. 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Zhang J infan. Chinese Law History 【M】 .Beij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1999.】560
韩延龙. 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三十年【A】.韩延龙. 人民调解在中国【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8 - 81.【Han Yanlong. 30 Years’Mediation Effort s 【A】. Han Yanlong. Mediation Effort s in China 【C】.Wuhan : Cent 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986. 68 - 81.】71
以上数据引自中国法律年鉴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法律年鉴》,由于这些数据是对这一时段历年《中国法律年鉴》中的统计数字予以整理、分析、计算得出的,所以不便标注出处。以下凡此情形仅注明引自《中国法律年鉴》,敬请读者谅解。
以上数据引自《中国法律年鉴》。
参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宁夏司法简报》,2005 年5月27日刊行,第88期,第1 - 3页。
以上数据引自《中国法律年鉴》。
史长青.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33 - 37.【ShiChangqing. Mediation Reconst ru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J】.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03 ,(1):33 - 37.】
强世功. 调解、法治与现代化: 中国调解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Qiang Shigong.China’s Mediation System: Mediation , Rule of Law and Modernization of It s System【M】. Beijing : China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 2001.】312
韩波. 人民调解:后诉讼时代的回归【J】.法学,2002,(12):45 - 48.【Han Bo. People’s Mediation : Return toPost2Litigation Era【J】 . Law , 2002 (12) :45 - 48.】
秦国荣.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意义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31.【Qin Guorong.Analysis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in the Modern Sense 【J】.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 SocialScience Eidtion) ,2002 ,(2):31.
梁治平.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Liang Zhiping. Qing CustomaryLaw : Society and the State【M】.Beij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1996.】15
【美】埃尔曼. 比较法律文化【M】. 贺卫方,高鸿钧,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0.【Herrmann. Comparative LegalCulture【M】.Trans. He Weifang,Gao Hongjun. Beijing : The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90.】15
【美】埃尔曼. 比较法律文化【M】. 贺卫方,高鸿钧,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0.【Herrmann. Comparative LegalCulture【M】.Trans. He Weifang, Gao Hongjun. Beijing : The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Ltd.1990.】278
【日】棚濑孝雄.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Tanase Takao. Settlementof Disputes with J ustice System【M】 . Beij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1994.】49
季卫东. 法制与选择【J】.中外法学,1993,(4): 15. 【Ji Weidong. System of Law and Choice 【J】. PekingUniversity Law Journal ,1993 ,(4) :15.】
苏力.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Su Li. Sent Legal to theRural Areas : Chinese Grassroot s J ustice System Study【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Law Press ,2000.】90
张晋藩.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9.【Zhang J infan. Tradition and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w【M】 . Beijing : Law Press ,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