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

  

  为此,我们的宪法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上述“依宪解释”的作用,重视宪法应用及其方法的教学,让同学们认识到即使在当下中国,宪法也是有用的,培养“宪法人”的思维,养成时时刻刻考虑宪法的习惯,心中始终有宪法,并掌握宪法应用的基本方法,真正成为一名“宪法人”。


【作者简介】
上官丕亮,苏州大学副教授。
【注释】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并担任过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和院长,《联合国宪章》的中译者,193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法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48年被海牙国际法学院评为世界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的杨兆龙(1904-1979)先生认为:“重法的风气乃是法律的‘生命素’”,而“所谓‘重法’就是‘真心诚意’的奉行法律,也就是信仰法律而见之于实际行为的一种风气。”同时,他指出:“实施宪政的中心工作不是‘制宪’,而‘宪法生命素’的培养。”显然,杨兆龙先生所说的“宪法生命素”就是尊重宪法的风气,重视和信仰宪法、笃信力行宪法规定或原则的风气,在生活行为上培养一种合乎宪法精神的习惯。参见杨兆龙著:《杨兆龙法学文选》,郝铁川、陆锦碧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45、59页。
秦杰:《认真学习贯彻宪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载《人民日报》2004年4月1日。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2年12月5日。
上官丕亮:《论宪政及我国通向宪政之路》,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2期。
梁漱溟:《宪政建筑在什么上面?》,原载《大公报》(重庆)1944年5月1日,现载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468页。
梁漱溟:《谈中国宪政问题》,原载《民宪》(重庆)1944年第1卷第2期,前揭书《梁漱溟全集》(第六卷),第491、492页。
孙晓楼著:《法律教育》,王健编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陈长文、罗智强著:《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法律伦理与理想的重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自序。
参见侯欣一:《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之我见》,载《法学家茶座》第14辑,第31页。
张建伟:《给法律一点敬意》,载《检察日报》2006年11月13日。
陈金钊著:《法治与法律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
伯恩·魏德士著:《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页。
参见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上官丕亮著:《宪法与生命:生命权的宪法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页。
一般认为,所谓合宪性解释,指以宪法及阶位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阶位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简而言之,是以宪法上的规定来解释民法上的规定。参见梁慧星著:《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