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身份原本像契约一样是法律中的固有机制,但是,在现代社会观念和法学理论中,两者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契约被供奉而身份被流放。背后的原因是身份往往与特权、不平等、非正义纠缠不清,也许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研究的结论是身份可能损害正义,也可能促进正义;一般而言,法律制度中的形式正义需要超越身份,法律制度中的实质正义需要通过身份;身份并非天然背离正义,许多身份机制恰恰是达到实质正义的有效工具。我们期盼法学界消除对身份价值判断上的偏差,更为有效地运用身份制度规则调整现代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童列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Jos Berghman.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Policy Contex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Beyond the Threshold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Edited by Graham Room.The Policy Press ,University of Bristol,Bristol,UK.11转自王来华:“社会排斥”与“社会脱离” ,理论与现代化,2005(5):59-64。
柏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唯实,2003(12):90-93。
李汉林 渠敬东 夏传林 陈华珊: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1)94-108。
《史记.秦始皇本纪》。
John Critchley,Feudalism,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1978,P.11转自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6):173-188。
鲁品越 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3):59-69。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6。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7。
朱力: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 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6):113-12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
任强:中国封建法再认识,法学研究,2006(2):138-144。
A.Giddens,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y,London:Hutchinson&Co.Ltd,1973,p.103转自刘欣: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5):1-25。
: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孔兆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08。
江平:法律:制度 方法 理念,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3):1。
鲁品越 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3):59-69。
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4):115-125。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7。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亚里士多德 :尼可马科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95-97。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下卷),张绪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13。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2 。
徐越宾 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5(5):81-92。
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