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家事案件审判体制改革之构想

家事案件审判体制改革之构想



以婚姻案件审判现状为背景

王礼仁


【关键词】家事案件;审判体制
【全文】
  

  我国目前的婚姻案件(亦称婚姻家庭案件、家事案件、人事案件)审判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其集中表现就是“三无”与“多头主管”和“分散审判”。“三无”即无相应的审判程序、无独立的审判机构和专业法官。“多头主管”,就是法院和民政部门都主管婚姻无效、撤销等婚姻纠纷。“分散审判”,就是法院内部的婚姻案件实行“民行分立”的审判模式,即一般婚姻案件与婚姻行政案件分别由两个不同审判庭审理。这种现象,完全不适应婚姻案件实际情况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婚姻审判的质量,削弱和降低了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正面影响力和调控力,导致婚姻案件对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在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新时代,必须对婚姻审判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婚姻审判自身规律和特点、满足婚姻审判实际需要的新体制。


  

  一、完善诉讼程序——制定家事诉讼制度


  

  根据程序相称性原理,诉讼程序应当与其所对应的诉讼标的相匹配,或者与所解决的纠纷规模相适应。家事案件有其独立的特性或品质,通常诉讼程序对其不能完全适用。婚姻等家事案件的基本属性属于身份关系诉讼,具有高度人身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而通常诉讼程序,主要是关于财产诉讼的程序,以解决当事人因利益分配所引起的争议纠纷。这对于家事案件,并不适用或不能完全适用。因而,对于家事案件,应当建立与之相称的家事诉讼程序(亦称人事诉讼程序)。


  

  (一)我国没有建立家事诉讼的原因


  

  我国迟迟没有建立家事诉讼制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客观原因,使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没有实行辩论主义诉讼模式,而家事诉讼实际上就是辩论主义的某些例外,即在一定范围内应实行职权干预原则。而没有辩论主义原则就不可能有例外,当然就没有必要专门设立家事诉讼制度。


  

  (二)目前建立家事制度的必要性


  

  由于立法制度和司法模式的转变,使家事诉讼制度的设立成为必要和可能。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立法的角度看,建立家事诉讼制度迫在眉睫。一是我国有关家事诉讼的范围越来越来广。我国除《婚姻法》外,先后颁布了《继承法》、《收养法》等有关涉及身份关系诉讼的法律,特别是2001年通过的修改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这不仅使身份关系诉讼的范围增加,而且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案件的诉讼特点来看,职权干涉原则的色彩更加浓厚。从家事诉讼范围及其自身诉讼的特点来看,应当从通常诉讼中分离出来,另行规定。二是我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不适应家事诉讼的需要。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虽然有一些关于身份关系诉讼的特别规定,但这些特别规定既零星分散,又不够全面和系统,不仅不便于司法实践操作和运用,也不能满足家事诉讼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制定一部内容完善,能适应家事诉讼需要的诉讼制度。三是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通常诉讼与人事诉讼采取不同的诉讼规则。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设立家事诉讼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就家事诉讼或人事诉讼作出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确立了对通常诉讼案件,实行以辩论主义为主的诉讼原则,并明确规定有关身份关系诉讼不适用于通常诉讼的有关规则。如《规定》首次在第8条和其他有关条文中规定了通常诉讼中的自认等辩论主义诉讼规则,不适用于身份关系诉讼案件。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