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后危机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多元反思

  
  黑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官商黑三者结合的历史,一种两种或三种身份的结合都有可能。黑恶力量是阻碍一切民主化的首要因素,打击黑恶势力必须和反腐败配合。否则,民营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还将继续认为恶化,真正的市场准入须过不了这一关,经济民主化,社会分配再公正,到老百姓手中都是空话。一旦离开了保护伞,许多问题则迎刃而解。事实上,保护伞的根除在各国都是顽疾,历史遗留的影响因素更大。老百姓不是不想斗争,而是不敢,社会守法成本巨大,期待政府自身的变革。
  
  如前所述,民族文化认同的广泛而长期存在,家族本位三代观的根深蒂固,根源于土葬文化逐渐吸收扩大的礼文化和习惯惯性等诸多社会规范,农耕文明名的安土重迁,以及长期以来上述方面折射的民族心理的历史延续性,共同铸就了唯一尚存的四大文明的奇迹,此外基因进化的程度,地理环境的根本影响,国民性和民族意识民族心理的作用塑造了传统意义上民主的特色和形式化。


  

  中国式的民主成长必须适应地理的因素,由本土自然生成。尽管在谈到国外模式的借鉴(主要是制度层面)上要考虑国情,不可盲目照搬。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照办了海外大量制度,各国也在全球化交往中取长补短,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产生这种情况,在笔者开来,一是短期的制度实效难以评判,二是不同制度生存的条件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形成竞合,毕竟有些东西是超国界的文明共通体。不妨当做是全球化对开放的恩赐吧。中国的民主推进在内外环境下,必须直面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灰黑色地带等多重压力,当前及今后一定历史时期,取决于政府的信心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胸怀。
  
  四、中国模式下民主的路径
  
  关于中国模式,自北京共识后,中外学者从未停止争论。褒奖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无论是权利保障+集中全力,还是大杂烩,抑或市场列宁主义。[6]在笔者看来,中国模式是什么,有无都不重要,理论纷争下,直面中国现实最为实际。中国模式下民主化的推进仍面临三个主议题:经济,政治 ,军事。 文化姑且另作别论。改革捧起了起了部分富裕,带来的是短期的集聚繁荣。我们构想的是共同富裕的市场机制继续大步前越呢,还是应该重回计划。我们品到了开放的甜头,饱尝了共贫的苦果,再也不敢睡回笼觉。传统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争斗从未停止。农民问题 ,环境资源能源矛盾,区域化大国间的紧张关系缓和了么,实际上,两个问题 一个都没有解决,一定视角看,如周孝正先生所言,情况更加糟糕。
  
  刚刚几十年的发展就被攀升的GDP和庞大的国企资本规模冲昏头脑。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底子薄,骨子里的小富即安,民族优越感又通过新的形式变现出来。军事发展方面方面中央近几年逐渐认识到其重要价值,于是把国防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并列的高度。我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阎学通先生谈过,发展是个自我范畴,崛起是比较概念。照目前的发展模式,中国崛起不可能。在笔者看来,这种崛起必然产生走些区域化的片面的弯路。精华糟粕并存,新旧元素碰撞,里外交融。一切问题在我们这个广袤的国域变得难以协调。社会前进的脉搏如何把持,谁主沉浮,有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同化,或者说如何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党的执政理念,让这个体系更加开放。 出路只有兼容并包。问题是谁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么。几代领导集体都未能如民众所愿充分的诠释。兼容并包总是有原则的,一旦摘取了一种主导 总有看不见的地方,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历史告诉我们,几代领导集体走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基本也是符合国情的。弯路是选择的结果,成长的代价。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是人民书写,我们始终活在感性支配下的未来主义中,早早的步入辉煌 步入进步 文明一定持久么。辉煌的定点或许是新文明的诞生。或许是,文明进步的悲哀。天赐万物,生生不息,我们还得顺应。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