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后危机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多元反思

  
  民众主参与意识的崛起客观上抬升了国民的紧张关系,中央政府的前进方向毋庸置疑,只是代价和成本的遗留。民主不能解决一切,倘若不符经济规律,不合社会规律,不顺应政治规律,必然缺乏理性 制度 规律的支撑,走向分裂。看看俄国的路子,再看看凡事民主而取代经济规律的印度。主流观念认为,中国特色社会民主制度的轨迹以经济改革为先导,续社会改革,进而政治制度改革为主而全面推进的。没有经济什么都搞不成。即使是在最为发达的区域共同体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资金缺位导致合作机制运行不畅以及减排义务难以落实的弊病不亚于政治利益各自为重的矛盾。主流观念认为,国内经济留下的问题,必须跟进全面的社会改革,我们正处在这一阶段。一个民族稳定的根基是基本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此才能彰显民主的价值。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期尚未到来,那么过度的民主参与政治亦是不科学的。民主离开了精英主义在特定条件下就失去了依托。一时的泄愤,看似理性的狂热式群体行为,历史告诉我们,结果可能是民族国家的分裂,要么刚刚成立政权,遭到反扑,复辟。如此循环,只能是当朝者更替,百姓还是百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民主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的演化是历史规律的反应,民主不可取代规律,越于规律之上。中国特色民主化之推进尤其要引以为戒。
  
  三、民族文化延续语境下的民主影响因素
  
  五千年的王朝没有一个建号称自己是中国。一些学者以为,原因有两个,其一,中国没有民族观念的概念,中国有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民族国家的认同。其二,有中国的概念意识,有了长久以来对以汉民族为主体团结周围民族的局部文化的认同和依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从血脉里向我们这样有这样的国家文化基因特色。这是我们崛起的优势。中国人民向后看的思想相当牢固,苏格拉底,老子,大凡圣贤都喜欢向后看。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延长社会寿命的最佳方式。好比环保问题,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实质更新化,取代化,替代化的生活观念所致,创新本来就是把利剑。不得不承认,向后看是化解矛盾,减少冲突 、竞争、 战争的唯一良方。可是我们都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都未来惯了,也穷怕了。
  
  中华文明的精神在于儒道互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至今仍有人怀疑我们新一代国民到底秉持的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形态。我们究竟还有自己的文明么?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几千年的东西不可能轻易地消化,即使你厌恶他,盲崇新鲜,骨子里仍丢不了那点髓。即使在李泽厚先生所谓的是 “学术凸显,思想淡出的时代”,也剔除不了儒家的基因内核。韩国文化基因成分绝大多数是儒文化。日本有一半。印度 ,马来 和中亚的成分就少多了。儒家文明是跨地域的,欧美民族也具有天然的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这颗文明之花在域外开得灿烂,一定是我们同化别人么,答案可不是这样。文明这个东西,始终是稀缺资源。哪个民族都在不同时期竞相采摘,因为一旦你的优势被别人踩了,垄断优势丧失,不仅政治势力,反射到军事实力也会削弱。地域面积小人口少的国家往往更有凝聚力。大国其实一样,这好比中国的东北地区一个省份乃至一座村庄。特定地域文化的扭节总是有的,牢不牢取决于范围、种族、信仰、习惯的发发程度 等 影响。一般的,就好比人少好办事,差异小一个道理。这也是美利坚人民不喜欢大范围合作的缘故,当然了,人为的,分权到集权的政治过程为姑且不论。大韩民国,朝鲜,日本------看看我们的邻邦。韩国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为什么自由主义思潮和民族凝聚力在这个国度演变成看似矛盾的谬论,这个谬论却让世界敬仰。这是因为,民族文化和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度达到高度竞合,再加上骨子里的民族自豪感、优越性、恐惧和集体排外主义让这个国度相当团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