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汽车行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我国现实语境下,是历史和现实的多元价值碰撞的结果,我们仍需要兼具“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理解之同情。[10]行为模式的差异同文化心理有关,也表现了思想藩篱的存在,凸显了中国与西方加强了解的紧迫性。[11]就我国而言,从矛盾的终极化解思路考量,双方的相互妥协乃解决之本。互不尊重,互不妥协,责导致使冲突循环升级。建立在双方非共同意愿基础上的,一方以强欺弱的事实优势行为,看似秩序井然实则暗藏危机,既有实体层面(事故隐患)也有虚拟危机(社会心理矛盾)。唯有以法治化的秩序为先导,形成互谅互让的社会氛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机动车和机动车的隐患才能根除。政府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认识到该问题的普遍性,脱离出社会角色心理影响下的互相指责,埋怨行为。其次,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各项举措的的引导,推进工作。出行安全,和谐交通将指日可待,法律的尊严终将会得到维护,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礼让传统也不是天生的,自机动车产生伊始,大量的一战二战时期纪录片表明避让非机动车和行人往往是权威阶层的专利。究竟什么时候西方和我们的近邻普遍形成守法礼让的环境,有待研究。
【作者简介】
潘佳,单位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注释】
本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请合法合理使用,标明出处。
This pape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using legally and reasonably.
【参考文献】
[1]法E.杜尔干著,林宗锦 彭守义译 ,林耀华校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5页。
[2]《荀子-论礼》
[3]潘文石主旨报告;明智的伦理讯选择是安全,[2010北京论坛]
[4]朱景文,法律信仰和守法的原因 ,中国法理网http://www.jus.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77,最后一次访问时间2011年3月15日。
[5]朱苏力,《费孝通与中国文化自觉 》,载《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日第11版。
[6]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84页。
[7][英]戴维。弗里斯比著,卢晖临 周怡 李林艳译 ,现代性的碎片--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作品中的现代性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版,第26页。
[8]贺卫方,宪政随笔八则,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52974.aspx,最后一次访问时间2011年3月15日。
[9]张文显,如果法律没有尊严 法律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1-03/11/c_121178453.htm>,最后一次访问时间2011年3月15日。
[10]黄宗智,《中国乡村经济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页。
[11]提摩许。加顿。艾什著,张宁译,《自由世界--美国、欧洲和西方世界的未来》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版,译者序部分,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