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说说变“味”的政府采购(连载七)

说说变“味”的政府采购(连载七)



中标或成交后的煎熬

谷辽海


【关键词】政府采购;中标
【全文】
  

  依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根据法律,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改变中标或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供应商放弃中标或成交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在实践中,未来的30日,采购部门能否保证与中标或成交的供应商签署政府采购合同,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相关部门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
  
  国内政府采购活动,绝大多数的采购项目基本上委托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采购而完成的。倘若供应商不能充分满足招标采购代理公司高额的获利目标,即便手中持有中标或成交通知书,也绝对不可能达到与采购人签署政府采购合同的目的。某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享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如果中标或成交供应商没有满足承办人或主管人员的愿望,也不可能会如期获取政府“大蛋糕”。而作为用户的采购人,对拟获取的产品或服务享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最终取舍的决定权力。假如中标或成交供应商不能有效地满足采购人的嗜好,则有可能会使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更谈不上未来30天之内的某个日子是否能够签署政府采购合同的问题。除了社会中介机构、某些集中采购机构、最终用户的采购人,中标或成交供应商还需要攻克的难关和障碍是各级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关即财政部门。拿到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后,为了确保能够如期从采购部门获取政府“大蛋糕”,中标或成交供应商需要有效地疏通主管采购项目的监管机关。否则的话,监管部门通常会假借落标供应商的质疑投诉为由,在30日之内强制阻止采购人与中标或成交供应商正式签署政府采购合同。不仅如此,许多情况下,财政部门会任意作出废标的处理决定。
  
  对供应商资格进行事后审查
  
  采购合同签署之前,胜出的供应商必须提供投标或报盘时的相关证明材料,以便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对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进行第二次审查,即所谓的复核或称“事后审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政府采购实践中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倘若允许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资格进行“事后审查”,必然会浪费许多公共资源,致使后续繁重工作无效进行或者导致前功尽弃。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参与供应商是否满足采购文件对资格方面的要求,采购部门应当在资格预审阶段或者报盘文件开启后的评审阶段进行;审查供应商的参与条件,包括对复印件与原件的核实工作,均应当在中标或成交结果确定之前完成。在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部门已经没有法定权力继续对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进行所谓的复核或“事后审查”。但某些情况下,出于冠冕堂皇的理由,采购人声称是为了对纳税人的税款负责,希望能够真正获取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而必须对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进行“事后审查”。而更多的情况则是,采购人期盼通过手中有限的资源获取更大的权力租金。倘若胜出的供应商能够给付中标或成交合同相应比例的酬金,采购合同如期签署则没有任何问题;反之,则可能会出现许多难以预知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政府采购合同不能在30日之内签署。不仅如此,原先排名第一的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往往会被淘汰出局,而由排列在后的供应商与采购部门签署政府采购合同。而被淘汰的中标或成交供应商,通常会被采购部门认定为资格条件方面存在缺陷。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