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律师介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最便捷的路径及相关文书读解暨南北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交流论坛

  
  
  
  
  
  
  
  
  
  
  
  
  
  
  
  
  
  
  
  
  
  
  
  
  

  

  
风险代码

  
风险名称

  
行为

  
代码

  
风险行为/事件

  
法律法规

  
涉及法条

  
法律责任

  
案例

  
法律

  
建议

  
涉及

  
部门

  
外部主体

  
业务管理流程活动

  
0101

  
购销合同准备阶段的法律风险

  
02

  
对方不具有合同主体资格

  
合同法

  
第9条、47至51条

  
合同被撤销或宣告无效

  
超链接

  
超链接

  
采购部

  
供应商

  
采购

  

  首先,这份表格一目了然地展示了企业某一法律风险的所有信息。要知道,一个大型企业一般都隐含了3000多个法律风险点,如果不采用这种表格的方式为企业建立数据库,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这份表格对法律风险的划分,打破了按法学分科的传统。法律风险由法律风险因素、法律风险事件和法律风险结果三大基本要素组成。法律风险因素是法律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在具体地说来,就是表格中的法律规定。如果,法律没有限定订立合同的主体需要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那么也不会有所谓合同主体资格不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事件是导致法律风险结果直接原因,也就是上面的“对方不具有合同主体资格”。法律风险结果也就是法律规定的后果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跟我们法律逻辑上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是一致的。但是,仅仅识别了法律风险的三大要素还不够,因为风险的识别为的就是后面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如果连与该风险相关的部门、业务流程和外部主体都不知道,怎么接着进行风险的评估?对于企业来说,风险的防范最终要落实到各个部门,如果对法律风险的分类仍然停留在法学分科的层面上,会让企业的工作人员无所适从。相反,如果按部门、业务流程划分法律风险,那么即使一个企业隐含3000多个风险点,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也只有十几二十个风险点。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作的流程,只需要记住与他们有关的风险点、必须要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情。这样的“傻瓜风险手册”才是最具可操作性的风险手册。

  第三,这份表格将法律风险编了统一的代码,作为法律风险的索引。第一个“01”代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是法律风险类型的编号。第二“01”代表“采购部”,是企业部门的编号。第三个“02”是风险行为的编号,也就是直接引发潜在危险转化为现实损失的具体行为或事件。

  第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其中一个实体目标就是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和法律技能,在表格上加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员工的法律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涉及的法律风险。

  第五,作为一个法律风险识别过程中的成果,是不应该有法律建议的。因为,还没有经过法律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很难给出贴位的法律建议。比如,通过购买发票的方式来偷税漏税,法律后果就是坐牢,危害性很高,但出事率却很低,只要不是假发票,一般都是没事。那么我们在这里给出的防控建议就是:一找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做账,二是谨防假发票。而不是所谓的禁止购买发票。况且,有效的法律建议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无法直接体现在表格上。为什么呢?就拿这个表格上所列出的法律风险来说吧,我们看过一家我国品牌管理咨询公司所作出来的成果,在防控措施一栏,他们是这样表述:

  (1)对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审查;

  (2)对供货方资信的调查。

  你们想想,企业的员工看到这两点后,会有什么想法?他们会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怎么审查?如何调查呢?风险手册里没有任何指引。别说企业的员工,就是刚出茅庐的律师,也不一定知道怎么去做尽职调查。我们把这种法律建议,称作为“正确的废话”。用来做形象工程是可以的,但不管用。

  那么,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还是把法律建议做成“傻瓜操作手册”,这里当然不是说企业是傻瓜,而是说不用他们思考,就能找到答案。我们的做法是在法律建议一栏做了个超链接,只要点击该链接,就能进入具体的法律建议页面。如果是书面的风险手册,那么可以在法律建议处填上页码,方便查找。

  表3.法律建议
  

  
  
  
  
  
  
  
  
  
  
  
  
  
  
  
  
  
  
  
  

  
0101合同

  
管理

  
防控要点

  
控制方法

  
合同准备阶段

  
01合同策划

  
(略)

  
(略)

  
02合同 调查

  
主体资格

  
审查

  
(1)审查对方是否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或者依法产生的其他组织;

  
(2)审查购销合同标的物的产品是否在对方经验范围之内;

  
(3)审查对方过去履约的情况,特别关注对方是否为皮包公司,或者是“五无厂房”(即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人员、四无资金、五无技术),查证对方是否有能力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4)审查授权代理的代理资格,关注代理人是取得法定代表人书面委托、代理权限规定是否明确、是否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签订合同。

  
(1)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等基本身份证明资料,必要时到公安机关查询;

  
(2)营业执照、合同章程、法定地址、公司账号等基本文件,对有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还要考察其上级法人的资质和履约能力,必要时到工商部门核实;

  
(3)特殊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文件;

  
(4)具体签约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或者证明信,盖章签字,附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决议或者公证书;

  
(5)与公司联系确认授权情况。

  
资信调查

  
(略)

  
(略)

  
 
  第六,回归到法律风险的识别,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最终成果的表格,其实,要做好风险识别需要合理的识别模型,也就是说,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排查出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风险源、法律后果、法律领域、案例分析等方法识别。

  选择识别模型时,要考虑该模型是否能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否能全面地识别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二是否能保证识别出来的法律风险没有交叉?

  三是否能准确到位的描述法律风险的内在和外在特征?

  按照法律领域或者法律关系来识别法律风险,也就是说按照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和民事法律风险,或者按照合同、知识产权、招投标、人力资源、税务、资本市场等法律领域来识别,看似十分完美,但实际上不能实现以上目标。要么识别出来的风险太多,与企业不相关,要么就是有所遗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