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师介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最便捷的路径
在讲律师如何介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之前,首先要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目前介入法律风险管理的单位有什么特点。(关于我国法律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详细状况,可以参考《大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市场开拓》)只有对市场有所了解,方能有的放矢。
第一种就是管理咨询公司。最典型的就是第一会达,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限于法律风险管理,而是全面风险管理。
据调查,65%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统一框架下进行的,只有19%的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是独立展开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国资委要求央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所以大多数企业首先想一步到位建立符合国资委要求的机制,然后再继续细化其中的各项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律师并不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服务,而少数律师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服务还不成熟,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法律风险防范层面,不能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因此,第一会达在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服务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整体营销他们的风险管理服务。当然,第一会达的优势不仅仅在此。它曾协助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配合该指引的贯彻执行,它协助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大量的风险管理培训、推广以及试点等后续工作,并与国务院国资委合作开发了2010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编报软件,连续两年在中央企业中推广使用。
第二种就是以路伟律师事务所为代表的外国律师事务所。在2005年,路伟对中国100强企业做了为期三个月的法律风险调查,最后发布了《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环境排名分析报告》(网上可以查到)。这份报告大概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很高。第二,中国企业投入法律风险防控的费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企业的1/50。
该报告是在国资委举办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时发布的,是首份针对中国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因此意义特别重大。中国100强企业的平均得分是42分。国资委看了这份报告后,对国企的法律安全状况十分担忧,因为他们看到的100强,几乎都是国有企业。于是,2006年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在2008年要求中央企业每年要向国资委提交《法律风险管理报告》。然后再以中国移动为中心,向全国铺开。
但是路伟在中国的法律风险管理业务上是布道者。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央企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不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介入他们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二是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我国只能从事非诉业务,没有我国诉讼仲裁的经验。为什么国际标准化的东西,在中国没有办法生根发芽呢?因为中国是一个从人治转向法治的一个国家,法条上的法和现实当中的法是有相当大的距离,没有诉讼仲裁经验就没办法把握这一点。
法律风险管理有一个核心的部分就是定量分析,也即是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外国律师事务所没有诉讼仲裁的实战经验,只能做到定性分析。他们往往只谈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的后果,而中国的企业真正想知道的是出事率有多高,出事后能否把问题摆平。举一个例子,《刑法》上有一个罪名叫虚报注册资本罪,如果律师只谈法条上的法,就会跟你说:哇!这是犯罪!后果很严重!但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只要在设立后的五年内没有实施其他严重的犯罪行为,或者没有人打击报复,一般都不会出事。又比如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就是中国的律师,如果没有丰富的诉讼仲裁经验,也无法给企业一个贴位的建议。
第三种是本土实力派律师事务所。这种法律风险管理服务模式是以本土律师为主。中国顶端的律师事务所都关注法律风险管理这一领域。中银是我国四大品牌所之一,在国内上市这版块独占鳌头。他们拥有上市公司的资源,以此为后盾,敏锐地抓住我国的政策、市场热点,迅速介入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最近,中国商业法研究会企业法律风险研究所所长叶晓华也加盟了中银,他是赛尼尔风险管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战,已经开发出一个成熟的计算法律风险成本的模型。所以,中银在法律风险管理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徐永前,在2010年初组建了25名律师的法律风险管理团队,全面介入中国移动的法律风险管理。大成的法律风险管理团队已经借助了中国移动的实践机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方法,包括流程与相关模板的开发、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北京智维律师事务所也一直研究法律风险管理,该所的主任陈晓峰已经在这个领域出版了十几本书,他们的团队是公司化运行的,不但有专门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律师团队,而且还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据说,他们的团队可以在三天之内排查一家企业3000多个法律风险点。
总的来说,目前法律风险管理市场的参与者要么就是以国际法律风险管理经验为依托,要么就是以官方背景为依托,要么就是以实力为依托的本土全国性律师事务所。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律师该如何便捷地介入法律风险管理呢?
自起炉灶,难度很大。
如果你想从零开始,独自研发法律风险管理的产品,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研究了八年,才形成一套成熟的产品。也许,你现在可能花三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相关产品的开发了,但三年之后,这个市场就被垄断了。因为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了,他们已经进入市场的营销阶段,而你还处于产品的开发阶段。
法律风险管理涵盖的领域很广,工作量很大,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流程和模板的设计了,作为一项高端的服务产品,本身开发的成本很高,如果完成的成果没有较高的可复制性,是不可能形成竞争力,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利润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微软的WINDOWS系统开发成本可能要十几亿美元,但最新版的WIN7系统的价格也只在100-300美元之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的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如果你的产品不具备可复制性,你只能按照成本来收费,那肯定没有未来。
人脉固然重要,但是并非万能。
近期我们参与的一家资产1000亿的央企的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竞标,据该项目的负责人反映,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就是一家所谓有中央背景的管理公司做的,做出来的方案完全是罗列法条,照本宣科,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他们对此很不满意,所以决定重新招投标,寻找有实力的律师团队介入项目核心部分的工作。
在高新技术或者前沿性业务上,国企会变得相当谨慎,他们一般都不敢将项目交给没有资质的人做,哪怕竞标人是他亲弟弟。因为,这些项目只有少数人能做,如果让没有能力的人做,往往到最后把自己也送进监狱了。所以,为什么在很多政府招标或者企业招标中,都是选择品牌律师事务所和资深的律师团队。也许,他们照样收回扣,但日后如果出现问题,他们也可以搪塞过关,因为中标人都是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的律师。
那么,对于尚未接触过法律风险管理的律师,是不是没有机会了?不是的。
产品、专业和人脉整合的团队,方能拥有未来
首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维护工作,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律师团队,正常都会超过15个以上的律师。大型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维护,涉及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竞争法、证券法、涉外法和特定行业法律等领域,而真正专业的律师甚少熟悉三个以上的领域。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维护,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与打官司不同,并非仅仅一两个律师就能完成得了的。比如说,法律风险的识别,如果律师对某一领域的法律不熟悉,那么识别出来的法律风险肯定有所遗漏。因此,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一般只能有合同法的专业律师识别。
其次,这样的团队需要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以及梯队式的结构。真正有实力介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律师团队,他们的专业律师,一年固定的薪酬应该是10万到20万之间。这就需要组建团队的领头羊本身就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团队的运行,并且在法律风险管理上有足够的影响力,方能带领团队获取相关的法律风险管理业务。这种律师团队一般都是梯队式的团队,像大成所那样临时组建25名律师成本是比较高的,而且很容易在项目完成后就解散了。梯队式的团队两个好处,一可以控制维持团队较低运行的成本,二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后面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法律风险管理是市场上新的产品,一般只能由自己团队去培养。今天和我一起过来的吴律师,是专门负责法律风险管理流程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他比很多人都专业。为什么呢?专业的培训和专业的分工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