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内措施
1、成立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负责商业秘密的管理与维护。
2、建立切实可行的保密规章制度,编制保密手册。
首先,应设立必要的隔离屏障。如重点车间或科室设立警示牌及安全检查人员等。同时,需制订员工保密守则,告诉员工应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和负有怎样的保密义务。
员工保密守则须明确的内容主要有:
(1)各人的工作区域、活动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
(2)各人对自己因工作掌握或了解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打听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业务情况或技术情况;
(3)携带单位物品、资料外出的限制;
(4)保密范围、文件密级、保密期限的确定及专人管理;
(5)借用或借阅文件、资料的规定;
(6)科技成果、科研论文对外发布、发表、申请专利的管理;
(7)计算机信息防失密措施;
对某些能接触商业秘密核心内容的高层研究人员,还必须与其订立更明确、细致的保密协议,具体明确保密的范围、期限、违约责任等。
需要提醒的是:保密制度、保密手册都应向保密义务人公开,以使其了 解到相关的规定。
3、对商业秘密划分级别(如:绝密/机密/秘密):密级的划分将非常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
4、建立秘密资料标签、存档管理及复制、查看、外借制度。
5、建立反泄密机制:建立宣传、论文发表审查制度、建立展览审查制度、参观访问团接待制度、门卫保安、电子报警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废品和办公及工业垃圾的处理制度等。
6、对员工进行管理,划定可接触秘密信息人员名单、签订《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协议》、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调查”等。
7、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和管理:
(1) 防止无关人员接触秘密信息,划定可接触人员名单。
(2)与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等一系列合同。
需注意的是,保密协议可单独签订,也可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条款当中。
(3)要求参与特别重大项目的相关人员出具《保密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