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

  
  结语

  
  从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史来看,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是一定的开创性、转折性,因而也具有较大的理论挑战性。讨论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保护逻辑,可以阐明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动力;讨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逻辑,便于明晰环境公益诉讼的本体性问题。这些研究无疑对环境公益诉讼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与知识贡献。就目前情况看,国内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显不足。当然,本文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因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仅具有论纲的特征与功能,相关问题的细致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展开。

【作者简介】
苏胜利,河南舞钢人,1986年生,河海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8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参见吕霞:《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和种类——从对“公益”的解剖入手》,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参见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参见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
参见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
参见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作者认为,经济公益诉讼与我国三大诉讼的职能划分相冲突,也不符合审判组织改革的方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主管范围包括由经济法调整的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因经济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这些案件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经济法是否独立不应以是否存在独立的诉讼程序为标志。
黄学贤、王太高:《行政公益诉讼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217页。
李挚萍:《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优劣分析和顺序选择》,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期。
参见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郭会玲:《环保NGO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载《环境保护》2009年第19期。
郭英华、李庆华:《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4期。
李挚萍:《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优劣分析和顺序选择》,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期。
朱谦:《公众环境保护的权利构造》,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88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