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方乐,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注释】关于这些观点及其争论的集中表现,可参见《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论文集》(江苏·盐城,2010年5月)中的参会论文以及《法律适用》2010年第2-3期中刊发的(包括苏力:《关于能动司法》;顾培东:《司法能动主义的蕴涵》;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述评》;王建国:《司法能动与纠纷解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能动司法制度构建初探》)系列文章。 公玉祥:《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能动(下篇)》,《光明日报》2009年8月27日第009版。 前者主要指因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一书的出版所引发的法学界对于中国法学主体性的思考;后者主要指顾培东的论文《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参见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与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参见公丕祥:《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能动(上篇、中篇、下篇)》,《光明日报》2009年8月6日、8月13日、8月27日;《坚持司法能动,依法服务大局》,《法律适用》2009年第11期;《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审利研究》2009年第10期,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9一52页。 Keenan D. Kmiec,The Origin and Current Meanings of "Judicial Activism",92 Calif. L. Rev. 2004,p.1441. 公丕祥:《全球化、中国崛起与法制现代化》,《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参见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法律适用》2007年第11期。 参见邓正来:《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2-243页。 吴飞:《尘世的惶恐与安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02页。 王胜俊:《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服务大局》,2009年8月28日在江苏高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方乐:《超越“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司法》,《政法论坛》2007年第3期。 王胜俊:《深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人民司法》2009年第5期。 江必新:《贯彻落实科笑发展观对法院工作的基本要求》,《人民司法》2009年第1期。 方乐:《转型中国的司法策略》,《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2期。 关于案件事实与案件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参见方乐:《司法如何面对道德?》,《中外法学》2010年第2期。 参见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 - 237页。 沈德味:《公正司法与法律文本》,《人民司法》2009年第17期。 同前注,方乐文。 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页。 参见吴英姿:《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相蓝欣:《传统与对外关系》,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59页。 陈金钊:《对“法官思维”的反思——以法官书写的经验为背景》,《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