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马克思主义能指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吗?

马克思主义能指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吗?


韦大林


【全文】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执政党宣称要坚持的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条却日益成为束缚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绳索。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块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尽管有一定的合理性,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唯物史观片面夸大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片面夸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暴力对历史的进步作用,片面强调国家的阶级性、压迫性和专政性,臆造出历史既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否定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否定人追求幸福、自由和解放的终极意义,否定人的主体性活动对历史发展的本源性和主导性作用。其“惟有工人阶级是先进、革命阶级,其他阶级都是落后、反动阶级”的“阶级歧视”理论,是斯大林、毛泽东任意划分“阶级敌人”,大规模迫害甚至消灭有异见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之外的其他阶级加以歧视、改造和专政的理论根源。“阶级歧视”与纳粹的“人种歧视”如出一辙,都是反人类的理论,也是苏共和纳粹建立极权统治的理论依据,应当予以彻底清算。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由主观到客观的正反馈活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由选择和创造的过程,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按照既定规律(程序、步骤、目标)向共产主义社会演变的必然过程。无论人类在主观上发挥出多大的能动性,无论人类进行怎样的发现、选择和创造,人类活动终究只能服从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及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必然性)。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的主导性作用,唯物史观实际上成了一种经济宿命论,成了一种新型的“天命论”和宗教教义。

  
  这种经济宿命论还认为,一定的生产力产生出一定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人类历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以及阶级斗争的工具和附属物;国家的唯一职能就是进行阶级统治、压迫和专政;只有经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市场经济和企业家(资产阶级)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及其英明领袖才能认识、掌握历史规律,并领导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能接受和服从于先锋队及其领袖的绝对领导。这就必然导致斯大林和毛泽东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上的全面专制和独裁。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