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证明苏力是知道存在仿冒的。因为是善意的表演,或者说是不带恶的“恶搞”,况且我算是精准地把握住了苏力的思想品格与语言风格,演出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些年来,苏力的每一篇典礼致辞我都仔细研究过的。因为没有电脑,当时我专门托朋友帮我下载了他的全部致辞,打印装订好送到我床头,在仿冒创作之前用了一个夜晚重读了所有真品。次日便尝试着写出了“赝品”《盘算你的未来》,稍加修饰算是二气呵成,便匆匆找家网吧上传了。而第二篇“赝品”《见证,没有客场》,则完全是一气呵成,因为我扎实地积累了可以复制的表演经验。没有走进我世界的人,是难以想象一个快四十的傻大叔,竟只有四岁左右的童心。
其实,经历了这场演出,除了自娱自乐,我还有一个重复性收获:品牌与名号对人的心理影响问题。诚然,一个知名品牌和字号的造就,有可能不过半夜就能速成,但大多数时候,尤其在学术界、商业界,根本上却是凭着作品和产品的质量,日积月累打磨出来的。可是真正的驰名商标、百年老字号,却毕竟寥寥,大部分人、大部分货,还是默默无闻或者正在路上的。此情此景,人们对品牌的心理依赖便成为自然,作品、产品均可免检,即便是冒牌的,在曝光之前也想当然地施以正品的礼遇。所以,假如我的仿冒之作,不是署名苏力的“赝品”,而是署名他人或者我自己的“山寨版”,是注定不会有人来欢呼的,也没有人去转载、传播,只好冷冷地、默默地守候于自家墙旮旯,穷饿的老鼠路过,恐怕都懒得瞟上一眼;假如苏力的真品,要是署上我的名字,言明这是我在上海政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教师代表致辞,下场也绝不出乎上述。这应了学者刘大生教授的一句话:不是教授,文章就是狗屁;要是教授,狗屁也是文章。
这么说,今天我又臭人了。
2011年2月27日下午一气(呵成)于北京
(全文约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