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经济法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就是要摒除传统形式正义的弊端,尊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纳税人和投资者等经济弱势群体权利,协调政府公共权力与个人基本人权,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促进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更是旨在推动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及其竞争秩序中的积极能动作用,维护人的实质公平,通过良好经济秩序的构建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我国目前面临的宏观调控法的制度供给不足,及权力配置方面也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宏观调控权的权限不够明晰的情况下,越权、弃权、争权、滥权等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权的实施,从而影响宏观调控的具体效果。本文试图从宏观调控法的秩序价值和利益价值的冲突和如何定位视角对这种事实状态的存在进行了一些肤浅的反思。
【作者简介】
赵大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注释】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刘大洪,廖建求.论市场规制法的价值.中国法学,2004,(2).
汪丁丁.哈耶克“扩张秩序论”思想初论.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公共论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马国清,陈淑芳.政府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统计与决策,2005,(10下).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谢世宪.论公法上之比例原则.于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台北:三民书局,1994.
刘大洪,殷继国.宏观调控中政府诚信行为探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6).
孙立平.守卫底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