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国际贸易中的舆论壁垒及其应对措施

  

  2.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的盛行。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近年关税壁垒的作用在逐步削弱,各种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越来越小,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由于WTO对使用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发达国家转而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反倾销等花样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替代关税壁垒对进口的限制作用,使其成为各国保护国内产业和企业免受他国产品损害的最主要手段。作为众多非关税贸易壁垒中的一种,舆论壁垒与其他措施只是手段的不同,其本质都是要达到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这一目的。


  

  3.信息传播方式的发达。


  

  要将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来使用,前提是高度发达的传媒产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社会。这是因为:只有国内媒体的高度发达,影响力强大,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一突发事件传播得更广,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也只有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社会中,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多,信息来源更广,对媒体的信任度更高,受舆论影响的程度更大[2]。科技的不断昌明使得当下信息传播方式愈来愈多元,传播内容愈来愈丰富,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快捷、最便利的信息传播平台。人类也借助着这个虚拟空间,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源,增加了社会的透明度。与此同时,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也为各种虚假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2008年1月30日,在日本发生的食用中国饺子中毒的事件在日本成为舆论热点。虽然经调查被认定为一起人为的个案,不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但通过网络传播的传言误导了一大批消费者,这一事件影响到所有中国食品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


  

  二、舆论壁垒的特征分析


  

  1.方式的隐蔽性。


  

  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舆论壁垒最大的效力在于通过不实宣传使消费者对外国产品望而生畏,从根本上消失了购买的欲望。试想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如果报摊上摆满了非议某外国产品的报纸,那么该国产品打入这个国家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舆论壁垒正是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引导民众对特定当事国的整体形象产生抗拒,打击他们的购买信心,降低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消费偏好,从消费者这一终端抵制外来产品,迫使出口国自动减少乃至停止出口。负面舆论在发酵之后以所谓“民意”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极其隐蔽的形式造成竞争对手的产品逐步丧失市场,达到最大程度地占有国内市场,抵制同类外来产品的目的,同时不会有任何贸易保护的嫌疑,使得出口国往往“欲诉无门”,难以应对。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