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发挥舆论监督,支持揭发丑恶现象。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敢于说真话,反映民情民意,伸张正义。《民主与法制》在诞生之初就担负起这样的使命。1977年在綦江县发生一起县干部吴光林、袁应凡打人致死的事件,但当时有关部门作出“可以不再对吴、袁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意见。《民主与法制》在接到读者来信以后,以《县干部打老百姓致死该不该受国法制裁》为题,揭露了此事,向社会发问:吴光林和袁应凡受党纪处分后,难道就不可以再负刑事责任吗?此外,还刊登了《法律生效的判决为何拒绝执行》等读者来信,编者还加了适当的按语,多次表明要做政法战线尖兵的价值取向。
七是历史典故介绍,启示司法公平公正。如何使传统法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是《民主与法制》着力探讨的重要问题。创刊之初,它通过《一件冤案的昭雪》、《清末杨乃武案始末》、《张汶祥刺马》等文章,宣扬一种严肃执法理念,激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司法工作者认真执法。比如在刊登介绍《清末杨乃武案始末》的同时,《民主与法制》还刊登了《杨乃武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读者进行思考。
三
《民主与法制》在诞生后的很短时间里,就成为政治、法律、社会、伦理综合性刊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具体表现是:
第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进程,为社会主义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正如创刊两周年纪念会所作评价:“两年来,编辑部在市委宣传部和社联领导下,在广大群众和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贯彻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促进了广大读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法守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端正社会风气,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v]
第二,《民主与法制》印数不断攀升,最高印数每期达250余万册。1979年创刊之初,印数为2万册。此后,由于需求量逐渐加大,印数不断增加,印刷发行也不断增加。至1984年3月,每期印数达1,790,894册,在上海、天津、武汉同时印刷发行;同年4月,印数增至1,822,590册,净增31,696册;该年8月又创历史新高,达1,933,593册,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南昌等地同时印刷发行。1985年1月,每期发行量更是高达2,581,858册,是创刊之初印数的129倍。《民主与法制》的印数不断创历史新高,表明其发行量不断扩大,读者群在急剧膨胀,这足以充分说明它的社会影响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