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引导百姓重文化,不如官员多自律

引导百姓重文化,不如官员多自律


蔡英辉


【全文】
  
  任何文化都立基于传统之中,所谓低俗文化也源于民间传统而根深蒂固,存在的事物必有其生存土壤,有其思维深度和现实层面的支撑,“反三俗”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重视文化建设固然没错,但实现途径仍需广纳雅言理思路,潜心静气而后行。有破才有立,当前破解之路在何方,建构策略如何践行,都是有待商榷的话题。

  
  众所周知,王安石改革是为保障大宋国本和民众利益的,但在当时腐朽的吏治体系下,好的政策本意会被曲解和错误执行,反而给民众带来极大的伤害。这意味着,在整个社会文化尤其是吏治文化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往往并非某人或某群体的一厢情愿,善意的出发点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故首先应从行政体系本身着手,而非寻找社会原因。

  
  民众文化是逐步营造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举例说,梁漱溟的邹平乡村自治试验和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是民间组织的活动,当时政府并未越俎代庖。引导意味着自身水平高于他人,但官员道德水平未必比民间闻达者高,官员无权对民众的道德水准指手画脚。政府的任务是为民众营造安全环境,为民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美国总统在手按圣经宣誓之时,其身份首先是普通美国公民,其道德水准未必高于其他公民,自然会以谦卑审慎的态度面对民众,以博爱自省的精神服务民众。

  
  缘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中国官员的学识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社会对官员的要求标准也较高;从社会期望值来说,官员原本就应是自律的,民间推崇包拯、海瑞的清廉公正可印证。官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然不能凌驾于民众之上,无论在行为上,还是思维上。若对民众的道德水准表示质疑,意味着对本原产生怀疑,也将自己置于民众之上。但官员的水平实则是参差不齐的,并不存在级别越高道德水准越高的境况;相反,道德欠缺的官员级别越高对民众危害越大,历史事实无不印证这一点。故重视文化建设应该从底层自发做起,而非仅由政府倡导。

  
  文化自觉是要求政府而非苛求民众,政府应觉察本体弊病。“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从官员个体来讲,道德品性无时无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总是在善良与邪恶之间摇摆,当然需要接受贤者监督帮助。可现状明显是缺乏监督,官员个体勿需为集体错误负责,问责制在抽象公意前形同虚设;每个官员皆可推托腐败现状与己无关,法理上确实如此。但从道德自律角度而言,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责任主体,若每一个官员都能自律,都能以违反道德和法律为耻,集中腐败事件就会大大减少;此时廉政体系建构将并非难事,预防职务犯罪也不必疲于奔命。人无完人,仅凭政府自觉和官员自律仍不够,仍需民众对政府的监督警醒,多维防控体系督促政府回归服务本位。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