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非法经营罪“口袋化”趋势的遏制

  
  但是,由于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中的非法经营罪“口袋化”特征,导致控制对象过度扩张,因而,采用刑法手段控制经济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过于严厉的弊端。一旦确立的立法对象范围不当或者使用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副作用,导致难以估量的消极后果。因此,对该手段应慎重适用。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变型时期,严格来讲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阶段,为了避免和防止对市场主体的自主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更应严格限制经济刑法立法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和程度。因此,不能因为某种经营行为挑战了传统的行政垄断权,就不论该行为是否情节严重以及从长远来讲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一律将其归入可入罪的范围。[20]

  
  3、形成科学统一体系

  
  非法经营犯罪作为扰乱市场秩序罪的一种,应该与其它扰乱市场秩序罪组成一个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一般认为,市场秩序包括市场准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市场交易秩序。[21]从1997刑法典关于非法经营罪的最初规定,可以推断立法者的原意是打击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限制买卖的物品以及买卖经营许可证及批文的行为,主要体现了对市场准入秩序的保护。

  
  其他非法经营行为,如若要入罪,也应相应体现对市场准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或者市场交易秩序的保护。如果有些不法经济活动,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具有经营的性质,但其侵犯的主要不是市场秩序,就不可归入扰乱市场秩序罪中。

  
  因此,坚持罪行法定的原则,建立一套严谨、细密的、科学的立法体系,才能使得保护市场经济的非法经营罪承担本身应当具有的刑罚作用。

  
  结论

  
  我国刑法毕竟己经步入罪刑法定的时代,要走法治的道路就必须坚持罪行法定原则为基础,任何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刑事立法与司法都应当尽力避免。因此,如何理解和把握非法经营罪的本质特征,正确阐释和适用该罪条文第(4)项规定,防范非法经营罪任意膨胀成为新的“口袋罪”,从而动摇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这是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们应当共同关注的课题。正基于此,笔者以非法经营罪的相关案例结合司法解释评析,通过362个成案分析,从非法经营罪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分析该罪的发展现状,指出其有落入“口袋罪”案臼的现实危险,提出了遏制口袋化的方法,进而指出规范非法经营罪前3项罪状,废止第4项的主张。不可否认,短时间内通过立法废除非法经营罪的罪名,虽然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却是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不可能被立法者采纳,因此只能是学理界的美好愿望。但是,明确非法经营罪的行政处罚作为前置程序,再次非法经营达到情节严重才能入罪却是可行的,本文提出废止第4项的观点的前提是把相关的司法解释分类,适合现阶段国情的,通过立法来入相应的罪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坚决废止相关的司法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非法经营罪罪名的“口袋化”,才能使我国的刑法更加靠近罪行法定的根本原则。当然,要实现本文的结论,需要一个修改刑法的过程,我国的法治的路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道路还是漫长的,作为法律人,我们要继续去努力实现。

【作者简介】
李松奎,上海市君志律师事务所律师。
【注释】周道莺,张军:《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页。 
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尚利准:《非法发行、销售彩票的行为的刑法认定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周其华:《中国刑法罪名释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页。 
周其华:《中国刑法罪名释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 
苏力:《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4期。 
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6页。 
郑大好:《非法经营罪中客观方面的基本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6页. 
谢玉童:《试论非法经营罪》,《云南法学》,1999年第3期。 
谢湘辉:《简论非法经营罪中的数额问题》,《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35页。 
梁根林主编:《刑罚结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1页。 
黄京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38页。 
尚利准:《非法发行、销售彩票的行为的刑法认定》,《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赵秉志:《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58页。 
苏力:《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4期。 
唐傻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苏力:《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4期。 
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明》,《人民检察》,2002年第2期。 
【参考文献】著作类: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严军兴、肖胜喜:《新刑法释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肖扬:《中国新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4.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5.黄京平:《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6.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8.陈兴良:《罪名指南》(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9.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0.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1.高铭暄:《新型经济方正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2.黄京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3.张铭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赵秉志:《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5.祝二军:《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6.张铭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7.张铭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8.郭立新、杨迎春:《刑法分则疑难解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9.张穹:《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0.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1.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2.李洁著:《论罪刑法定原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期刊类: 
1.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29 
2.李盛:《非法经营罪基本问题研究》,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第 
1期。 
3.朱平、王莉君:《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 
5期。 
4.刘克安:《非法经营罪探析》,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徐松林:《非法经营罪的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6.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年第1期。 
7.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 
期。 
8.马松建:《非法经营罪疑难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9.成序、崔存军:《试论非法经营罪》,载《政法学刊》2004年第5期。 
10.曹坚:《非法经营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之界定》,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11.罗朝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司法认定》,载《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2.刘玉民:《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认定》,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8期。 
论文类: 
1.万有志:《非法经营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娄秋琴:《论对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适用的合理限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硕士学位论文。 
3.汪华玲:《论空白罪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4.钱峻:《非法经营罪法益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5.潘永建:《空白罪状若干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6.齐东雷:《略论非经法营罪的立法缺陷及其修正》,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 
学位论文。 
7.杨旭论:《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河海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8.宋赟论:《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与适用》,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 
文。 
9.张波:《非法经营罪口袋化问题研究》,湘潭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0.王龙天:《非法经营罪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