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组织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分布比例
(四)城市是仍然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犯罪最多的地域,但实业型组织业已替代帮会型组织,成为城市中存在的主要类型。
在第二统计分类中,我们发现在城市中实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组织有56%。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商品服务贸易频繁,经济利润巨大,有巨大的犯罪市场源,吸引了大量的犯罪组织。加上“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加速了城市自身社会生存结构的分化与瓦解,致使一定时期内下岗失业人员增多。”[③]长时间的持续失业,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犯罪问题的产生。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相对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而言,城市地区提高了打击组织犯罪能力,其预防和控制组织犯罪的能力增强,因此,带有明显非法性的帮会型组织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变得十分有限,使其难于在城市中生存。因而,实业型组织就会利用其表外的合法性身份逐步占据城市的组织犯罪活动市场,成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组织类型。
(五)城乡结合部会逐步成为帮会型组织最为主要的犯罪地域。
根据数据的统计显示,在城乡结合部实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占33%。城乡结合部大多为社会管理的空白地域,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重叠,社会人员聚积复杂,建筑设计杂乱,社会秩序失缺,往往形成纷乱的帮派。帮会型组织多在此地域。城市的的现代化程度较高,流动人口的素质有限,使其难以掌握较为高级的就业技能,合法的生存能力缺失。因此,缺乏能力的流动人口退出城市,来到城乡结合部。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流动人员最为密集的地域。对于流动人口,其依靠的心理较为强烈,加之“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与排斥,使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反过来又推进了他们较强的封闭群体意识的构成”。[④]流动人口成了城市的边缘群体,他们脱离了原有的社会控制网络,游离于城乡之间,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控制的“真空地带”[⑤]。这一影响往往促使流动人口结成犯罪团伙,进而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加之,帮会型组织从城市中退出后,也会占据这个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帮会型组织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域。
(六)农村地区的家族型组织逐渐消失或转型为其他组织类型。
根据数据的统计显示,在农村实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仅占11%。相对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地区而言,在农村实施犯罪的对象极为有限。一般依靠收取保护费、报复等手段维持其组织运行。但随着国家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农村管制力量的不断加强,家族型组织很快失去了存在的基本。未来几年,家族型组织会慢慢消失殆尽,或转型为其他组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