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规定是法定抵充的限制
法释[2009]5号第21条规定:“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本条是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规定。理论上也称为“数宗性质相异债务的抵充顺序”或者“不同种类的债务的抵充顺序”规则。[11]本条规定了两种类型,即约定抵充与法定抵充。约定抵充优先适用且具有排除法定抵充的效力。因此,本条规定的法定抵充也属于任意性规范。对于本条与法释[2009]5号第20条法定抵充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数项债务同时应清偿费用及利息时,应先抵充费用其次抵充利息再次抵充主债务;有的认为,应当先依指定抵充和法定抵充定其应抵充的债权与其费用及利息,然后就债务依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抵充。[12]从比较法上看,有的国家或地区的民法典明确采纳上述第一种观点。如《日本民法典》第491条规定,法定抵充准用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规定。再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323条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之规定亦适用于指定抵充和法定抵充。前引两个国际条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6.1.12条第1款和《欧洲
合同法原则》第7:109第1款和第4款[13]也是这样规定的。同时,对于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规定,除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不得仅以一方的意思予以变更该清偿顺序为通行做法。[14]我国理论界通说持第一种观点。如史尚宽先生就肯认第一种观点。[15]再如梁慧星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819条就规定费用、利息与原本债务的抵充顺序适用于指定抵充和法定抵充。[16]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1251条规定在指定抵充债务时,本金与费用、利息并存的,先抵充费用,其次利息,最后本金。[17]由此可见,不仅一个债务附有费用、利息时,首先应抵充费用、后为利息,最后本金,而且数项债务同时附应清偿费用及利息的,不仅要支付全部的费用、利息,还要支付某个债务的费用或某个债务的利息时,也应当首先抵充全部费用、后为全部利息,当有余额时充抵本金,[18]但对于充抵费用和利息全额不足时,两者间准用法定抵充的规定。[19]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形,才能适用法定抵充。具体到法释[2009]5号第21条,本条不仅适用于同一债务附应清偿费用及利息,而且也适用数项债务同时附应清偿费用及利息这两种情形,前者当然适用本条的清偿顺序,后者也适用本条的抵充顺序,且是本条调整的主要类型。[20]在这两种类型中,当费用和利息清偿不足时,两者间准用法释[2009]5号第20条法定抵充的规则。也就是说,法释[2009]5号第21条应当优先适用。因此,法释[2009]5号第21条是第20条法定抵充的限制。同时,法释[2009]5号第21条也应当是指定抵充的限制。对此,前已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