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及其预期效应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及其预期效应


肖金明


【全文】
  

  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


  

  近30年来,中国处于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风险化、政府法治化进程中,全球化无疑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外部力量。毫无疑问,政府信息公开及其制度化既是上述“五化”的要求,也为它们促进和化解提供了助力和保障。


  

  1980年代末,中国一些地方的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试行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活动,随后形成了政务公开、审务公开、检务公开,以至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公务公开的潮流,及至1997年执政党十五大肯定了地方和基层的做法,政务公开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所谓信息公开就是指公共信息的公开,它是政务公开的重要侧面,实际上也是政务公开的主要支撑。而政务公开首当其冲的是政府事务的公开,其前提是政府信息公开。也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来的政务公开实践中,政府信息公开构成政务公开的主体部分,在政务公开中处于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政务公开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它与经济市场化、社会风险化、政府法治化以及全球化紧密关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效应之一就是促进由配额制、审批制和信息管制等合构的僵化体制的逐步解体,在限制配额制、削减行政审批和破除信息垄断的渐进改革中,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得以形成和改善,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管理逐步纳入依法行政轨道,官民关系重构促进了参与行政、民主行政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以来,政府管理过程日渐开放,参与和监督成为行政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型管理方式更加强调行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着政府与社会、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合作,从而产生了对政府信息公开更加迫切的要求。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进入各类矛盾凸现和冲突激化的风险时期。各种社会风险促使政府公开信息,以获取公信力和社会合作。2003年的sars危机对中国政府僵化的应急体制、保密行政以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场危机促使政府反省和改革,并在近几年应对和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加大对疫情、灾情等公开的力度,由此也推动了常态化的政府信息公开;从1980年后期开始长达十五年围绕自由贸易与开放市场、透明度原则等进行的“入关”和“入世”的艰难谈判,加速了包括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信息公开在内的中国政府改革进程,毫无疑问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开放和信息公开的重要影响力量。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