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国文学的一封信
李才凤
【全文】
我一直都这么认为:文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情趣,也是一种智慧的展示,因而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它同音乐一样,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学所描述的对象和内容(包括情感、美感、美德、人性、理念、自由、正义等等一系列的人类的精神内涵)均是类同的。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人性的理解,对美德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其心理因素和评价体系大体上是共融的。虽然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不同成分的影响,文学加上了限制地域的“中国”二字,使文学成为一个民族性的东西,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概念。文学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有了一定的差别,但文学的总体价值和根本意义是不变的,是永恒的,是世界性的。人类文学是一致的,其追求的主题基本上都是趋同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想开诚布公地把我对中国文学的看法说出来,以此来表达我对文学的理解以及热爱文学的赤诚之心。
至今,我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基本上仅仅局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从我走进学堂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接受中国文学的教育。唐诗宋词元曲形成了我对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化结构,这种文化结构一直影响着我,使我之性情变得乖巧而柔和,极富自然性的静谧恬美;使我热爱清淡,喜欢朦胧,常常沉醉于悠然静美之中;使我之情性与自然天性融为一体,与感伤情怀、忧郁情绪紧紧怀抱。可以说,中国文学早于融入我的血液,根植于我的骨髓。可我今天来论中国文学,除了诗词外,我真的想不起还有什么说的。也许是我读书的时候不用功,读的中国文学书籍太少了。中国古代文学书籍里含有大量的文学价值精华,可我不喜欢文言文,所以也就倦怠去翻这些书了。近代,中国四大名着中仅读过《红楼梦》,其他均没有读过。而《红楼梦》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看了就看了,只知道在那个时代,有一群富贵的中国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其他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近代,知名一点的还有鲁迅的文章,但我只读过他编入教科书的那些文章,其他的也没有读过。对鲁迅还是有些喜欢的,毕竟他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他是一个时代级的大家,而且他揭露中国人的人性很是精辟,几乎揭露到最本质的地步,这样的作家不得不在你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鲁迅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后来,陆陆续续读过一些中国作家的书,包括梁晓声的,余秋雨的,三毛的,钱钟书的,郁达夫的,路遥的,海子的等等这一系列作家写的书。总而言之,这些作家的书还勉强过得去,基本上也能算是现代文学中能撑起中国文学脊梁的书。再后来,我就找不到书读了。中国文学也断了血脉。我几乎不会再想去翻现在任何一个作家写的书。